著名的翡翠场口特性和区分 翡翠场口大全介绍( 二 )


后江特性:后江场区所出产的赌石,一般在300克左右,品种多,质地优,上壳薄,幽默产上乘 。现掘进深度已超过第六层,约为30多米深,第三、第四层都有隔层,前二层与老场区的情况类似,第六层的块体皮壳几乎都是黄蜡壳,第六层之后的隔层比较厚,出矿率较低 。所产玉以很薄的黄与黑色皮壳和带有蜡状光泽为其特征,俗称后江石 。场口分老后江玉与新后江玉,均产于河床冲击砂中,老后江玉产自冲击层之底部,皮薄呈灰绿黄色,个体很小,很少超过0.3km,水好底好,出满绿高翠;新后江玉的皮较老后江玉厚一些,个头较大,一般在3km左右,水与底均比老后江玉差,密度和硬度也略小,裂纹多,成品抛光后不及原石色彩好,即使满绿、高翠,也难做出高档饰品 。后江的场区地形狭窄,所以产品中小件居多,出品的翡翠也主要是水石,磨圆度、形状、大小均似芒果,玉质细腻,常有蜡壳 。后江一般所产的翡翠常是满绿高翠,透光性好,结构紧密 。所谓“十个后江九个水”做出来的成品取货很高,抛光后颜色会增加,即所谓的“放堂”后江一般出不了手镯,但可出戒面,后江还有个特出的特点,抛光以后色会变深,我们叫这种现象为翻色,那种东西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绿,不管你戴不戴 。

著名的翡翠场口特性和区分 翡翠场口大全介绍

文章插图
会卡:会卡翡翠开采时间始于公元一世纪,开采地点位于乌鲁江中游,会卡翡翠原石皮壳杂色,以灰绿及灰黑色为主,透明度好坏不一,水底好坏分布不均,但有绿的地方水常较好 。会卡翡翠原石在石头上表现为一般的种色,往往开出来,种水色各方面都很好 。会卡的位置位于香洞场区东南,此处有很多小河汇聚成会卡河,然后会卡河向北在香洞以北注入雾露河 。该场区面积很大,各个开采场口均集中在河流两边,包括了许多场口,如展噶、磨东、枪送、玉石王、外苏巴琼、下苏巴琼、阁东月、样阁丙、裂固琼、磨皮等 。其中有些场口(如展噶)现在开采的是含翡翠的高地砾石层,由上到下可分为三层:上层为黄色沙砾层,多为大象皮、灰白色、翻砂、种老、常常出高色料子 。中层为铁锈色层,多为红辣椒油壳,有好有坏,有高色的,也有狗屎底,参差不齐 。下层为黑灰色层,多为黑蜡壳乌纱 。黑灰色层下面为可见基岩,为较硬的蓝绿色片岩 。总体看,会卡场区黑色层较为发育,属高地砾石层,厚度大,翡翠砾石大小悬殊,出产好种好色矿石的概率高 。但是由于老坑的开采时间长,目前处于储量少,产量少的状况 。
会卡特性:会卡翡翠原石在石头上表现为一般的种色,往往开出来,种水色各方面都很好,就是说,起货很高,有会卡不负人之说,所以赌石人喜欢赌它 。会卡翡翠原石有种好的,也有种一般的,色有高有低,但是由于一般含杂质的机会较低,裂较少,做戒面的机率比较大 。如果花件料开出戒面,不涨都不行,而且这情况,都还不是小涨,都是大涨 。近几年,会卡翡翠原石黑皮的料,大涨的很多 。会卡是个大场口,出的石头占市场的很重比例 。会卡的石头,显著的特点就是腊皮,淡绿的光滑的皮壳,因此被形象的称为青蛙皮 。会卡的石头,良莠不齐,品质跨度大,从一无是处的砖头,到晶莹剔透的精品,到处都有会卡石的身影 。总结来看,会卡最突出的三个特点就是:皮壳薄、裂多、皮壳杂 。会卡的石头自古以来都是行家的所爱,因为其取货高而被青睐 。老场会卡的料子在抛光这个环节会由糯化变为冰糯,水会增加几分,而新场会卡棉会跑出来 。会卡标准的料子红辣椒皮壳,油性高,会出绿和春 。但这种皮壳最难赌,因为新老坑的皮都一样,只有经验丰富的人能依据松花、蟒带等来做出正确判断 。最近几年,这种皮壳的原石出现了一种以水沫子为主体的很像会卡的石头,骗倒了很多的赌石爱好者,杀伤力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