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焦虑爱哭


宝宝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焦虑爱哭

文章插图
孙阳做了妈妈后,感觉身心特别疲惫,尤其是宝贝妞妞夜里醒了就哭,把完整的睡眠破坏得七零八碎 。于是,孙阳常常是先让她哭一会儿,等她哭累了自己睡着 。妞妞哭得太厉害,她才起床哄哄抱抱 。由于晚上睡不好,孙阳白天也无精打采,除了给孩子喂奶、清洗,根本就没有逗孩子的兴致 。渐渐地,她发现妞妞越来越爱哭,就是吃饱喝足也总是不高兴,孙阳自己也更加心烦意乱 。
这种情况很常见,其实,妞妞爱哭、烦躁的情绪是缺乏安全感导致的 。安全感是人的第一心理需求,有了安全感才能产生稳定、快乐的情绪 。
【宝宝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焦虑爱哭】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0-1岁半的婴儿处于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当他哭、饿,或者身体不舒服时,父母是否及时出现是他对这个世界建立安全和信任感的基础 。如果宝宝总是不能得到及时、规律且稳定的反馈信息,就会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于是,便常常变换各种哭闹不安的方式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长此以往,形成爱哭闹、喜欢纠缠大人的行为模式 。哭闹未必是身体不舒服,而是心里不舒服,因为宝宝没有建立对外部世界的心理安全感 。
因此,在0-3岁的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并对未来影响深远的就是,是否建立良好的心理安全感 。
什么是安全性的依恋感?
“安全感”准确地讲就是安全性的依恋感 。所谓依恋,是指婴儿与最亲近的照顾者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强烈的情感纽带 。婴儿生来就有依恋亲近的人(通常是母亲)的情感需要 。大约从6个月开始,婴儿产生对母亲的依恋 。这种情感连接既是母亲所需要的,更是婴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 。一般来说,宝宝的依恋主要表现为一系列有固定倾向的行为――
想接近某人;
与该人分离时紧张不安;
重逢时高兴或轻松起来;
即使没有亲密接触,也喜欢听他的声音,观察他的言行 。
心理学高度重视婴儿早期安全感的建立,因为它对个体一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成为宝宝最好的依恋对象,积极回应宝宝所有的需要――饥饿、焦虑、欢乐、好奇,这样才能让宝宝对周围的世界建立信任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