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公盘成为翡翠毛料交易的主要渠道 翡翠毛料买卖

如果说自仰光公盘开始后的30余年是已香港买家一家独大的话,那么从1998年起,仰光公盘有港人独领风骚的局面终于被打破,大陆玉商与香港开始平分秋色,这种情景也是缅甸玉商最希望看到的 。在以往,香港玉商的团队精神实在令人叹服,在他们独统仰光公盘交易的时代,经常组团竞标,对参展玉料大打“包围”战,致使缅方的玉石卖不上价,甚至还会亏本,而港人却赚足了钱 。为此事,缅甸方面虽多有微词,但却无法规避 。这就是以往的缅甸玉商为何总与仰光公盘保持距离的原因之一 。

缅甸公盘成为翡翠毛料交易的主要渠道 翡翠毛料买卖

文章插图
所谓的“打包围”,就是在确认没有竞争对手时,竞标团队在私底下对中意的每一件玉石预定一个上限价(如某件预定为100万) 。竞标时为了营造现场气氛,要多投标书,但所有标书都不会超过预定价 。如此这般,最终的竞标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中标金额当然不会超过预定价(如100万) 。主办方对此虽然心知肚明,但也无法杜绝 。会港后,在行内要重开小公盘,出价最高者(比如300万)方可得到此货,差价(200万)即为利润,每件都如此操作,利润大家平均分享,凡随团到仰光者(包括游客),人人有份,旅行费用全额报销 。“打包围”是港人获利丰收,且屡试不爽 。有了大陆竞争者,港人就难以再“打包围”了 。从此以后,缅甸政府和玉商对公盘的信心大增,仰光公盘也越办越红火,来自大陆、港、台的玉石竞标人数也一届超过一届 。
【缅甸公盘成为翡翠毛料交易的主要渠道 翡翠毛料买卖】
缅甸公盘成为翡翠毛料交易的主要渠道 翡翠毛料买卖

文章插图
到了2000年,大陆玉商则一跃成了《仰光公盘》的主角,无论中标人数金额都已占大头 。尤其近几年的缅甸公盘,大陆玉商几乎一统天下,每届公盘成交的玉石,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被大陆玉商所标得 。
缅甸公盘的玉石来源很广泛,有个体、私企、政府、军方以及政企合作的 。但主要还是来自少数几家著名的玉石开采商,他们的采玉公司几乎垄断了缅甸绝大多数玉石,以此聚敛的财富在缅甸可以说是“富可敌国”,其资产有的已超百亿美元,数十亿美元者也不在少数 。他们与缅甸政府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从玉石开采、切割、运输到公盘拍卖已形成了一条规模化产业链 。
缅甸公盘成为翡翠毛料交易的主要渠道 翡翠毛料买卖

文章插图
缅甸玉石的流通,主要由这些大老板所掌控,他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随机调整供货量及高、中、低档玉料的搭配,从而使每届公盘的玉石既充足而又有所节制 。加上公盘独特的拍卖形式对缅甸玉商非常有利,处于绝对强势的缅甸玉商是公盘拍卖的最大受益者 。他们面对竞标的火爆场面,不仅可以“隔岸观火”,而且还会“火上浇油”,他们喜看投标者“鹬蚌相争”而轻松坐收渔利 。因而公盘上的玉石每每会拍出连缅商自己都预想不到的好价 。如果将玉石公盘说成是“赌场”的话,那么缅甸玉商则是只赢不输的庄家 。可以说,玉石公盘已俨然成了缅甸玉商的吸金机,他们不仅乐此不疲地固守和掌控着缅甸公盘这个赚钱的舞台,而且还把缅甸公盘的交易模式移植到了中国,从而衍生出了平洲公盘 。
随着中国翡翠市场的高速发展,翡翠原料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缅甸玉石公盘也从每年一届猛增至每年三届至四届,每届的成交金额也从亿元人民币剧增至数十亿元人民币以上,2010年三届公盘的成交金额更是连续床下历史新高,分别高达30多亿、70多亿和90多亿人民币 。缅甸政府也从中获取了每年数十亿欧元的外汇收入,这对于外汇短缺的缅甸政府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