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孩子兴趣多惟独不喜欢数学,该怎么办


陆为之 (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长 , 儿童心理专家)
我儿子快五岁了 , 上大班了 , 我一直觉得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 因而我也不刻意要求儿子去学太多的东西 , 一天我见老师在教十以内的数的分解了 , 因而就考儿子 , 结果很不理想 , 我很着急 , 别的孩子在学很多的东西了 , 我就没有这样要求儿子 , 这样会不会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吗?其实我儿子还是很爱看书的 , 也很爱画画 , 只是有时我向他提数学方面的 , 他就会很反感 , 可他明年就要上学前班了 , 教授 , 我该如何引导儿子对数学感兴趣?
陆为之:最好的办法是把数字和故事、绘画、游戏结合起来 , 但不要特别关注数字 , 而是自然地学 。不要试图集中精力去攻克“难关” , 这只会让事情更糟 。最重要的是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标签 , 不良的自我形象会严重阻碍孩子的发展 。欣赏和发扬他的长处 , 比克服他的短处有效得多 。

父母的责任是发现孩子的能力
管教并非指把孩子管死




大多数父母在谈及与子女的关系时 , 都会提及“管教”的问题 。他们会说:“真不知怎样管这孩子” , 或“这个孩子真难教” 。似乎 , 在父母的观念中 , 孩子就是天性不驯的 , 所以需要管;他们亦不懂事的 , 故此需要教 。所以我们时常见到父母会对孩子说“不要看电视”、“你有时间便应多加温习”的话 。
好象若不加以提点 , 孩子便会躲懒和顽皮似的 。
当然 , 孩子是要管教的 。所谓玉不琢 , 不成器 。我们要管孩子 , 他们才不会胡乱生事;要教他们 , 他们才明白处世的道理 。但是 , 父母在强调管教之时 , 往往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培育 。”
培育有培养和孕育两方面的意思 。在这个观念下 , 孩子是有其本身发展的潜力 。父母的角色 , 就是要做一块肥沃的土壤 , 提供所需的营养 , 让孩子茁壮成长 。
你希望培养出怎样的子女?
若说父母的任务是在培育 , 那么 , 我们期望培育的成果是甚么呢?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子女 , 应具备那些质素?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 , 一些儿童发展的质素是有助个人的长远适应 。这包括孩子的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内在控制、应付问题等力等等 。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学派 , 会推荐不同的质素 。然而 , 在这连串术语的背后 , 我认为有五个质素 , 是值得父母重视的 。
这五项质素包括“四自一他” 。“四自”是指自在、自信、自律和自主 , 而“一他”则是为他人设想 。这个当今流行的情绪智商或“EQ”的概念 , 有类似的地方 。情绪智商包括五方面 , 即自知、自制、自发、为人设想和社交技巧 , 属于个人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两方面的元素 。全面的儿童发展 , 除了情绪领域外 , 实须包括道德、认知和社交等的元素 。
自在
在五项当中 , 我认为自在是最重要的 。自在者 , 感到舒适、快乐、无惭也 。虽然很多人也希望一生能活得自在 , 但明确认定此为理想质素的人却不多 。在我而这 , 没有快乐自在的童年 , 管他有多大成就 , 也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