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我家宝宝喜欢哭闹,必须是晃着才能入睡,不会脑子也出现什么问题了吧?”近日,微博上一则消息引起了众多家长关注 。文中说,如果不断摇宝宝,会导致硬膜下积液 。难道,真有此说吗?
【微博全文】
【小婴儿不要再摇了】抱着孩子不断抖动,哭得越凶,抖得越厉害,直到孩子睡去,实际上孩子是被抖晕过去了 。一岁半之前是婴幼儿大脑发育高峰期,由于出生后额叶尚未完全发育,脑组织的发育慢于颅骨的发育,因此颅内空腔较大,剧烈地摇晃头部会导致“摇拨浪鼓效应”,而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 。
轻轻摇晃
不会造成硬膜下积液
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齐林表示,家长通过摇晃来达到哄孩子的目的,这种习惯确实不好 。
轻微的摇晃导致硬膜下积液的可能性较小,除非孩子本身脑部发育就不好,长时间摇晃或导致硬膜下积液 。
“一般情况下,外伤、碰撞才会导致硬膜下积液 。”齐林表示,硬膜下积液又称硬膜下水瘤,多是外伤后硬膜下腔出现的脑脊液积聚 。
宝宝1周岁之前,颅腔不断扩大,生长的速度极快,确实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家长更应该关注其头部发育情况,比如宝宝的头围是不是过大,是否因缺钙引起了方颅等,大可不必因轻微摇晃了几下宝宝而过分担心 。
缺钙比摇晃宝宝更“危险”
相比摇晃宝宝产生硬膜下积液的可能性,因缺钙引起的方颅更易诱发硬膜下积液 。
方颅一般是缺钙引起的 。正常的头颅是圆弧形的,没有棱角,而由于骨骼缺钙,软骨发育不良,不能钙化,不能沉积,额骨、顶骨、枕骨的类骨质增生而形成了畸形 。
齐林表示,正因为颅骨钙化延迟,便更容易让脑部形成积液来填充大脑与颅骨之间的空隙,从而形成硬膜下积液,或颅内出血 。
因此,缺钙比摇晃宝宝更易导致硬膜下积液 。“宝宝一定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来促进钙吸收,可以多让宝宝进行户外活动,但切记不要让太阳直射 。”齐林提醒家长 。
当然,补钙也不宜过量,否则也会使颅骨过早钙化,从而限制孩子的脑发育 。
头围过大不一定就好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硬膜下积液情况?齐林说,根据头围大小就可粗略判断颅内组织容量情况 。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头大就是聪明的体现,其实这是错误的 。
齐林表示,头围过大时要注意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等疾病的发生 。
【宝宝缺钙比“摇晃”更可怕】 “对于宝宝来说,其头围大小只要在正常值内就好,不要因为自己孩子头比别人小,就觉得没别人家宝宝聪明 。”齐林说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必因为网上一些传言而过分紧张,并且自行判断用药,如果有什么疑问,最好到医院给宝宝确诊,并听取专家的意见 。
- 宝宝不同时期的微笑 背后都有大秘密
- 宝宝哭闹抱与不抱有讲究
- 宝宝如何更好地学习“坐”
- 怀孕后,如何合理饮食让宝宝更聪明
- 准爸妈职业或影响宝宝性别
- 预产期已过 宝宝还没出来怎么办?
- 宝宝口腔溃疡小偏方 八款食疗解决烦恼
- 小班美术太阳宝宝穿新衣教案
- 20首三字儿歌帮宝宝学说话
- 想要龋齿远离宝宝 一定要养成这些保护牙齿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