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造影3类严重吗( 二 )


3.3 乳腺增生
23例乳腺增生中15例合并导管扩张,临床检查均有腺体增厚 。
8例单纯增生表现为三级以下小导管不规则扩张,部分导管末端扩张成囊状,主导管及一、二级导管形态正常 。
本组一例巨大囊性增生,临床触及10cm×10cm包块,各级导管均匀增宽延伸,轻度受压环绕肿块周围,导管末端见数个小囊状扩张 。
15例合并导管扩张的病例还同时表现有导管扩张的X线改变 。
3.4 乳腺脓肿及乳腺炎
3例乳腺脓肿中1例为血性溢液,2例为浆液性 。X线表现为造影剂直接进入脓腔,形态不规则,乳晕后方导管变细、分枝减少,导管边缘模糊,其中1例见乳晕后方伴类园形软组织肿块,与乳晕相连续,肿块1.2cm×1.5cm,中等密度,边缘不甚锐利 。
2例导管炎均为浆液性溢液,造影表现导管分枝减少,导管边缘较模糊 。
3.5 乳癌
46例乳癌中2例行导管造影,X线造影改变不尽相同 。
3.5.1 浸润性导管癌,临床检查 乳头变黑并轻度糜烂,有浆液性溢液,乳晕后方能触及较硬肿块;钼靶片显示肿块不规则,中等密度且不均匀,肿块内及周围见成堆泥沙样钙化,造影见导管中断于肿块前方,残端导管不规则破坏并有僵硬,导管无增粗 。
3.5.2 临床触及质硬固定性肿块,伴有血性溢液;钼靶片显示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周围见粗大扭曲引流血管影;造影见主管后方管壁不规则破坏,管壁僵硬,远端小导管纤细、杂乱,呈线团状分布,集于肿块一侧边缘 。
4 讨论
4.1 造影剂的选择及碘过敏试验
4.1.1 造影剂
50%泛影钠和50%泛影酸钠 。导管显示对比度均为理想,根据欧阳墉氏〔2〕报告,其它水溶性碘造影剂也较满意 。我们曾试用低浓度泛影钠试剂做对照,导管显影较淡并易被较高密度腺体所掩盖,故我们认为低浓度的水溶性造影剂不宜选用 。
4.1.2 碘过敏试验 X线造影碘过敏试验方法〔3〕很多,我们选用碘化钾粉剂加水稀释至10%,患者一次性口服20ml,30min后可观察结果 。此法简便易行,且可靠,本组造影后无1例发生过敏反应 。
4.2 造影技术 造影前应仔细寻找并确定造影乳化是能否获得阳性造影结果和避免漏、误诊的关键 。关于导管造影乳孔确定法,苏立富氏〔4〕已有较详细介绍,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
4.2.1 确认乳孔 针头插入前轻柔挤压患乳,使溢液挤出以便确认乳孔;多孔溢液者应选择血性溢液孔或溢液量多者,也可多孔同时注入造影剂以免漏诊 。
4.2.2 清除乳孔分泌物 溢液较多,尤其粉刺样分泌物应尽量挤出,以免堵塞针头或稀释造影剂 。但应避免挤捏过重造成乳头水肿影响针头插入 。
4.2.3 改进乳腺导管造影方法
一般溢液明显的乳孔,针头插入不难 。但乳头炎症、乳孔炎性水肿者较困难,无乳头溢液者因乳孔长期闭锁也不易插入 。有文献〔5〕报道应用软导管改进乳腺导管造影方法,可使造影成功率达100% 。
4.2.4 造影剂量 注入造影剂量因人而异,从0.5ml~2ml不等,注入时以术者感到压力增大同时患者感到胀痛时中止为宜 。应避免压力过大使造影剂进入腺泡而造成患者痛苦 。
4.2.5 拍片 造影剂注入后即拍轴、侧位乳片,取站立位不需封闭乳孔,但应注意不宜加压过大,而避免造影剂溢出 。
一般先摄侧位后摄轴位,防止第一位置摄片时造影剂溢出污染零部件具及暗盒 。摄影条件的选择亦应大于平片,以便更好地显示导管影像 。
4.3 乳腺导管造影的诊断价值
4.3.1 乳腺导管造影技术操作简便易行,乳腺疾病种类繁多,尤其伴有乳头溢液者普通钼靶片常不能明确诊断,而造影检查对诊断最为理想,常有典型X线表现〔6〕 。本组病例中除1例导管内囊肿术前诊断为乳头状瘤;1例较大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因导管壁不规则、瘤体较大而考虑导管内癌,其余病例均符合诊断 。故我们认为:乳腺导管造影是乳头溢液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