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婴儿早期的嗓音


如何保护婴儿早期的嗓音

文章插图
胎儿降生后便会发出声音 , 第一次发出的是哭声 , 它伴随着婴儿生命的开始 , 也是婴儿健康的一个标志 。两三个月的婴儿会发出咿咿啊啊的声音 , 继而出现喊叫声 , 发出妈妈爸爸等声音 。
口腔、喉头、声带是人的发声器官 。婴儿的发声器官已具备基本结构 , 但咽部狭小 , 而且比较垂直 , 软骨柔软细弱 , 声带短、薄 , 因此在发声过程中要保护嗓音 , 使之适应发声器官的特点 , 为有良好的发声奠定基础 。
做到早期保护嗓音 , 就要正确对待婴儿的哭 。哭是婴儿的一种运动 , 也是一种需要的表达方式 , 所以不能不让婴儿哭 , 也不能让婴儿长时间地哭 。长时间哭或喊叫会造成声带的边缘变粗、变厚 , 致使嗓音沙哑 。
呼吸系统的疾患 , 如感冒、咽炎、喉炎等也会影响婴儿的嗓音 , 为防止这类疾患发生 , 日常应多给婴儿饮白开水 , 吃水果、蔬菜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 , 不要到公共场所 , 必要时服用菊花水等有利于这些疾病的预防 。
怎样保护好孩子的声带?
【如何保护婴儿早期的嗓音】婴幼儿时期 , 发声器官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 , 还比较娇嫩 , 对外界抵抗力较弱 , 对各种运动负荷耐受力较差 , 容易疲劳 。在这段时间里 , 如不注意发声器官的保护 , 最容易产生声音失调 , 甚至导致声带疾病 。
家长和教师应教育和指导孩子学会正确使用和保护嗓子 。
① 在婴儿时期就要注意 , 不要让婴儿长时间大声哭喊 。如不注意 , 久而久之 , 会影响声带的发育 。
② 教育孩子保护自己的声带 , 除了正面教育 , 制止大声喧哗外 , 教师和家长的表率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求轻气柔语 , 但大声呵责是不好的 , 有的教师和家长认为高声可以“震住”孩子 , 殊不知孩子受其影响 , 便也提高了嗓门 , 会模仿着去做 。
③ 给孩子教唱歌曲 , 要注意孩子的特点 , 起调不能过高 , 音域不宜过宽 , 不要教唱成人歌曲 。当咽喉部疲乏或有炎症时 , 应禁止唱歌直到完全恢复为止 。
④ 不要迎风唱歌和歌后喝冷饮 , 这样也会损伤声带 。
⑤ 孩子唱歌和朗诵的音量都不应该过强 , 时间也不应该过长 , 唱歌朗诵的地点 , 空气必须清爽 , 保持湿润 。
⑥ 注意饮食营养卫生 , 对发声器官有刺激性的食物 , 如辣椒等 , 应限制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