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民窑青花瓷器鉴定 民窑青花瓷器鉴定技巧( 四 )


名人款有“渭水渔翁”、“商山仿古”、“善山仿古”、“峰霞山人”、“中山人”、“程子受”、“吴仲兴”、“晓山主人”、“东海鼎臣”、“许锡龄”、“王钦宣”、“西园主人”及“刘殿帮”等 。
吉语赞颂款为杏林春宴、东壁西院、在川知乐、永庆奇珍、奇石宝鼎之珍、友昆连碧之珍、天、禄在其中、沧浪绿水、玉石宝珍、若深珍藏、文章山斗、永兴珍玩佳制、文房一玉、万福攸同、福贵佳器、玉石宝珍、青玉宝鼎之珍、奇石席上佳珍、永兴佳玩、玉石雅玩、玉石佳玩、博古雅玩、昌江珍玩、同玉珍玩、美玉雅玩、留香雅玩、宝石雅制、昌江美玉、真玉和信友玉珍记等 。
寄托款以仿明代款识为主,有永乐年制、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弘治年制、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及大明万历年制等 。
从大量传世品分析,康熙早期官民窑署帝王年号款者极为少见,而多写干支、家藏和图记款 。余认为其因有二:一即《浮梁县志》讲:“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 。”它充分证实该时期禁写年号 。二是此时康熙帝不尚尊号,拒绝臣下给他“加上鸿称,以显功德 。”
楷书年款字体较扁,繁体“制”字下面的“衣”字一横较长 。干支款往往如上所述在年号后增注月日,它是民窑所独有 。中国用干支纪年,始于东汉建武三十年(55年) 。在此之前远溯夏商,则以干支记日 。陶器上的纪年款最早见于秦、汉时期 。瓷器中的纪年款则始于三国时代,盛行于明、清两朝 。康熙民窑青花中的纪年款,因其标明了器物制作的年代或具体时间,所以当是本朝青花早、中、晚期划分的最重要依据 。家藏、吉语赞颂款较多使用,而人名款则较少见 。图记款中以双圈款最为普遍,其显着特征系正圆且每圈的接头处笔触较重 。寄托款虽书写无力,但较工整 。各类款识落款位置多数在外底部,少量写于外腹部 。外底部署款者大多呈二行竖式排列,并于字外加双圈,双方框,无圈栏则较少见 。
作者以为鉴定康熙民窑青花瓷款识的要点(尤其质量)为二:一是如同中国书法的判断标准一般,突出字形、线质 。二即应与前文所言青花纹饰呈色相结合 。款识为古陶瓷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其特有的形式构成各个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 。


五、仿作由于康熙民窑青花在景德镇制瓷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后世对其仿制较流行 。从大量传世品来看,仿品主要出现于光绪、民国(1875——1949年)时期 。多为观音瓶、筒瓶、花觚、棒槌瓶、罐、笔筒、钵式炉与碗等 。学界认为光绪青花瓷在清代仅次于康熙,某些仿康熙青花瓷精品(应指官窑及民窑精品——笔者注)甚至几近乱真 。图案流行花卉、山水、瑞兽及人物等,以前者为上 。正如童书业先生所言:“清末仿造的康熙青花以花卉见长 。”
通过学界以往对历代陶瓷仿品的研究结果看来,无论作伪技术多么高明,许多赋予时代文化气质的东西是永远无法再现的 。一件瓷器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流程的结果,实际上是一种特定的时代文化在窑工身上的自然折射,为心灵的外化,犹如植物开花一般自然而然 。别人内心的那些东西不是想模仿就能模仿的,仿制毕竟不是克隆,要想达到无差别的境界从理论上而言不成立 。技术手段只能作为辅助 。
尽管光绪、民国时仿康熙青花中的某些作品达到惟妙惟肖的地步,但终究真就真、假即假 。与原作相较,仿品造型力量显秀柔,线条折角外较圆滑,足呈尖状或圆状 。胎质疏松体较轻 。釉汁稀薄色洁白,胎釉结合欠佳 。绘工细腻,画意拘谨,层次感不强 。青料呈黑褐、深蓝或浅蓝色调 。款识以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和“康熙年制”为主,落明代年号款,但画风仿康熙者为辅 。排布齐整多见二行竖式,书法颇为纤秀 。字外常绘双圈,每周衔接处笔触浅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