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生二胎 当心遇上4风险

高龄生二胎会遇到哪些风险?高龄生产本身不占有优势,这是因为女性卵子的质量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慢慢衰老,优质卵子的数量越来越少 。而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炎则会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影响排卵,甚至造成不孕 。除此之外,母婴健康专家认为,高龄生二胎还面临以下4个风险!
高龄生二胎 妈妈当心遇上4风险
高龄生二胎面临4个风险
能够多生一个宝宝,对准爸妈来说是值得开心的事 。但医师通常会建议,如果有生育计划的夫妻,还是要尽量在34岁以前怀孕,否则过了这道门坎,接踵而来的后遗症将不容小觑 。较常出现的风险如下:
1、不孕不育率会明显升高
生育年龄与生育能力呈负相关,年龄越大,生育能力越低 。女性的卵细胞随着年岁的增长逐渐老化,再加上环境的污染、电磁波的辐射、化学品的影响等,在更年期出现前的十年,卵子质量就会发生比较迅速的下降 。有学者报告,卵巢的储备功能在过了33岁以后下降迅速 。
2、增大剖宫产概率
有些高龄孕妈妈,可能会因为某些高危险妊娠疾病而发生难产现象,影响待产时间,造成产程迟滞 。若是待产的时间延迟,孕妈妈的体力也会渐渐下降,到最后胎儿可能会在子宫内发生了窘迫、心音不佳等危险情况 。在万不得已的情形之下,孕妈妈由自然产改为剖宫产的概率也将随之增大 。
3、胎儿畸形比例提高
一般女性怀孕时,有2%~4%的自然概率会发生胎儿畸形的情况 。但如果孕妈妈的实际年龄已大于34岁,胎儿畸形的概率将会提高至8%~15%,足足是正常孕妈妈状况的4~5倍 。
4、容易成为高危险妊娠族群
除了前面提到的,一旦成为高龄产妇,孕妈妈较容易患上妊娠高血压、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及子癫前症等疾病以外,同时因为身体的老化,慢性疾病也会找上门来,如甲状腺亢进、肾脏及心血管疾病等,会增加母体和胎儿的并发症 。
高龄二胎降低风险从备孕开始
1、更细致的孕前检查
高龄的孕前检查,必检的项目要比一般女性多,必做的检查项目有:卵巢储备功能、生殖内分泌检查+排卵后孕酮检查、巴氏涂片、乳房扫描、输卵管造影或通液、心电图、血糖、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磷脂抗体 。
由于35岁以后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子宫内膜异位症、乳房肿瘤、卵巢囊肿、卵巢早衰等疾病非常高发和常见,因此,这些疾病要除外,如果存在,应该尽早治疗 。
2、治疗牙病
牙病的患病率非常高,备孕的女性不要忘记去看牙医 。女性在孕期时,雌孕激素水平较高,会使牙龈中血管增生,容易诱发牙龈炎和加重龋齿,加重的龋齿又容易引发急性牙髓炎或根尖炎,不但给孕妇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且服药不慎也会给胎儿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女性孕前最好能提前四个月去看牙医,治疗牙病 。
3、进行孕前排毒
身体内积累的毒素不但有损容颜和健康,还会影响精子和卵子的质量,阻挡好孕的脚步 。孕前排毒要增加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摄入,保护肝脏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还可以多吃膳食纤维含量多的食物,促进排泄;多喝水和吃利尿食物,促进肾代谢 。
4、进行孕前免疫
中国每年120万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病毒和微生物造成的宫内感染 。风疹病毒可以引起先天性心脏病和眼部畸形、神经损害和精神发育迟滞;弓形虫可以导致孕妇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或新生儿弓形虫病 。
而如果女性在孕前免疫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和出生缺陷的发生 。比如注射风疹病毒疫苗以后,超过10年的时间怀孕不用担心风疹病毒的感染,但是需要注意的时候,注射疫苗后4个月内应避免怀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