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磨蹭? 培养时间观念( 二 )


3~4岁
认识时间词汇,使时间具体化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将生活中的具体活动,和时间结合在一起,帮助宝宝认识时间语汇 。父母可增加如“早上起床要喝牛奶、吃面包,太阳落山时看动画片,天黑了要回自己的房间睡觉”等谈话内容,将白天、中午、傍晚、晚上等时间副词,与宝宝一天的活动结合到一起,几经反复后,宝宝就会熟练运用这些相对抽象的时间语汇,也能够对自己一天的活动有一个初步的规划,比如,“星期天早上吃完早饭我们要去婆婆公公家,中午吃过午饭会去动物园”;再比如“天黑了,小山羊也希望快点回家,我也是 。”等等 。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述能力,也让孩子逐渐学会休息日的安排和规划,不会起床后不知道下一步想干啥 。
5岁到学龄前
简单了解“过去”与“未来”
孩子3~4岁时,对“过去”、“未来”的了解还很模糊,跟孩子提到“昨天”、“明天”,他还勉强可以了解,但是像上星期五、下星期天这样的时间副词,则很难跟他说得清楚 。了解与今日时间跨越比较大的“过去”和“未来”,可能要到孩子满5岁,认识能力再上一个台阶才可以 。
一开始,父母可选择故事书中的事件进展来讲述“过去”和“未来”,利用故事情节的进展来带领孩子的时间观念 。父母若担心孩子的学习能力,一开始可选择时间跨度小,且与生活作息密切相关的故事,如“小熊的一天”,“小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等,孩子会因与故事中的主角有共同的生活经验,而接受其中的时间表述 。之后,可以根据孩子的运用能力,再让他复述比较复杂的故事,从而带入“未来”的时间观念 。
妈妈经验谈
有时间观念的孩子较有安全感,入园入托时,分离焦虑会少得多
(颜青,32岁,宝宝4岁)
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知道他未来几个小时中的变化是可预测的,比如,8点半到幼儿园,10点半会吃小点心,11点半会吃饭,12点钟以后会午睡,而桌面游戏会在下午3点半开始,4点钟妈妈就可以接他回家了 。哪怕一开始孩子不识钟,这张脑子里的“时间表”也会安抚他,让他感觉到与家人的分离是短暂的,而老师安排的活动中也有很多放松和惊喜,他就不会那么紧张,觉得入园入托几近被“抛弃”,这样他的情绪也会好转,分离焦虑会少得多 。
我是主张等宝宝起码两周半以后,有了初步的时间培训,再让他入园入托 。
早识日历的孩子,会有更好的时间观念,也会对未来的活动产生期待感
(梁露,34岁,宝宝4岁半)
我家宝宝3岁半,我就教他认识日历 。因为我发现孩子很难理解时间有“白天~黑夜”这样周而复始的特性,很容易产生混淆的感觉,比如我和先生在星期三的时候答应带孩子去动物园玩,但他不知道,从当天起还要经过多少个反复的白天和夜晚才会到星期日,因此感到相当地疑惑,老是说我们在骗他,不肯带他去 。认识日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买了一本即撕型日历,把着宝宝的手在星期天的那一页画上一头大象,我告诉孩子,今天是星期三,每天上床睡觉关可以把当天的那页日历撕掉,等撕到有大象的这一页,我们就去动物园 。这就把“多遥远的未来?”这一问题具体化了,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耐性,也让他对未来的活动产生期待感——现在,儿子俨然是时间规划师,比如我们安排星期日去动物园,他会在星期六的日历上画上香蕉和糖果,提醒我前一天应该去超市,为他和小猴子们预备食粮 。
【孩子爱磨蹭? 培养时间观念】 设定悦耳的闹铃只会让孩子更獵x?(姚慕莲,29岁,宝宝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