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 很多食物被冤枉了( 二 )


速生鸡其实叫“大快型白羽鸡”,速生是良种选育和科学饲喂的结果 。央视曝光的速生鸡是滥用抗生素,跟激素没有关系 。如果真打激素或者喂激素,鸡的健康状况反而不好,和黄鳝是差不多的下场 。
排除和速生鸡类似的良种选育和科学饲喂因素,“催肥”的猪倒确实有可能存在激素问题,不过不是性激素,而是β受体激动剂,也就是常说的瘦肉精 。它的作用是提高蛋白合成效率,提高饲料转化为肉的比率 。我国以前多次出现滥用瘦肉精导致的中毒,但主要是肌肉震颤、心率异常等问题,跟性早熟是不相干的 。
5.豆腐、豆浆等豆制品 。有的媒体引述专家的话,说豆制品里面含有类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可能导致婴幼儿和儿童性早熟 。这话听起来颇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又完全不符合大众“吃了这么多年都没事,怎么可能有害”的逻辑 。
实际上类雌激素没有雌激素那么强的作用,而且在豆制品中含量很有限 。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一些大豆异黄酮保健品喜欢吹嘘神奇功效,要提防它们“暗度陈仓”,偷偷加真激素 。
【性早熟 很多食物被冤枉了】 6.环境污染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家发现有一些环境污染物会产生类似人类雌激素的作用,可能影响生殖发育,媒体上最热门的是双酚A(BPA)和塑化剂,公众不常听说的还有PCBs(多氯联苯)、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概念 。尽管不能排除这些物质引起性早熟,但截至目前为止并无明确科学证据给他们定罪 。因此澳新食品安全局在对BPA评估后的结论是,婴儿奶瓶中的BPA水平不必过于担忧,但作为一种不必要的风险,仍然禁止它使用在奶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