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后期蟠虺纹鉴有哪些特征?


春秋后期蟠虺纹鉴有哪些特征?

文章插图
春秋后期蟠虺纹鉴
蟠虺纹鉴 , 春秋后期 , 通高34.3厘米 , 口径42.5厘米 , 重5.6kg 。
鉴窄口缘 , 束颈 , 短肩 。四兽耳衔环 , 两两相对 。腹部圜收 , 下有短圈足 。鉴身的主体纹饰是相互缠绕、呈网格状布局的虺纹 , 在中部加饰两道凸起的三角云纹带 。足饰两周横向排列的海贝纹 。此鉴整体造型与装饰匀称谐调 , 是鉴中的佳品 。
古代青铜器被称为“青铜”是一种误解 。它的准确名称应该是“青铜” 。青铜的初始颜色为金黄色 , 高纯度青铜首次制作时颜色接近18K金 。古人称其为“箕金” , 汉前文献中提到的“金”也常指青铜 。当然 , 根据铜和锡的比例 , 青铜也会有银白色和浅黄色 。在使用青铜器的时代 , 青铜的颜色最接近金色 , 是力量的象征 。无论是祭祀、日常使用还是装饰 , 这些行为都只为有钱人或贵族的人使用 。
青铜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 。它是紫铜、锡和铅的合金 , 也是金属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在铜中加入适量的锡称为锡青铜 , 一般称为青铜 。含有一定比例的锌 , 称为黄铜 。含有一定比例的镍 , 称为白铜 。青铜发明后 , 立即流行起来 。历史学家将我国夏商周奴隶社会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
青铜器诞生于青铜时代 。青铜器从中国的夏、商、周、秦、汉时期发展而来 , 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青铜文物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巴比伦的美索不达米亚 , 它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 是世界文明的象征 。
由于古代青铜器是用一定比例的合金冶炼而成的 , 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 , 各种青铜器的合金含量都发生了变化 。先秦青铜器则大相径庭 , 通过测量其合金成分和比例的变化就可以知道青铜器的真伪 。战国以前的青铜器都是铜和锡(铅)合金 。锡含量越大 , 铜的灰色越浅 。仿宋代的青铜器 , 铜色偏黄偏红 , 合金成分中加入少量锌 , 降低锡含量 , 增加铅含量(因为锡比较珍贵稀少 , 铅和锌代替锡) 。明清民国的仿制器物含锡量很少 , 但增加了铅和锌 , 铜色变黄 。铜一般通过耳朵、脚、口沿和器皿底部裸露的铜来观察 。古玩市场上 , 铜色一般凭经验判断 , 合金比例可以略知一二 。这虽然不如现代科技手段可靠 , 但在没有科技装备的情况下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
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形成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 , 历时15个世纪至春秋战国时期 。到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 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水平达到顶峰 。青铜艺术强烈的情感元素主要来自于商周特有的纹饰 。从饕餮、夔龙、凤凰等纹样中 , 可以看出它们与原始社会陶器、玉器纹样的关系 。
【春秋后期蟠虺纹鉴有哪些特征?】青铜器在古代被称为“金”或“箕金” 。它是紫铜与锡、铅等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 。刚刚铸造出来的青铜器是金黄色的 , 但是出土的青铜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生锈 。它变成绿松石 , 被称为青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