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一些小错无伤大局


美国有一件无价之宝,那就是上面有56位美国开国精英们签名的《独立宣言》 。然而,在这份神圣的文件上,却有两处缺憾 。在这份文稿成稿后,大家发现,文稿中竟遗漏了两个字母 。按照常理,应该把这份文稿再重新抄写一遍 。不过,这56位精英却没有这么做,他们只是在字里行间,将这两个字母填在了它们应该在的位置上,然后,在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迅速为这份文件的内容去奋斗了 。
这让我想起另一件事情 。
有一年夏天,我在街上看到,一位母亲正在斥责自己的儿子 。那个小男孩只有四五岁的样子,他在吃雪条的时候,不小心把融化了的雪条滴到了衣服上 。那位母亲从他小时尿床开始数落起,认为他连这种小事都会惹出麻烦,以后不会有什么出息 。看着那个孩子脸上的无助表情,我相信,并不单纯是因为母亲的斥责,其中还有对前途的无望 。
雪条滴落到衣服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件小事,只要告诉他道理,让他以后注意也就可以了 。最重要的是,孩子是在像你所想像的那样,能够成长为快乐、健康、成功的人 。就像《独立宣言》中遗漏的两个字母一样,一些小错误无伤大局,重要的是整个《独立宣言》的内容,并能够为这份内容而奋斗——一两个字母,不该是损害整个奋斗热情的理由 。



学会“比较”育儿法
成长次序:先建善心,再学防人



有一种计算机游戏,玩法是依据着剧情,在计算机发问时,选择不同的方式回答,可导致往后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剧情,由此引申出多个结果 。
父母在养育孩子时,岂不是也正在玩这种游戏?生活中,会遇到孩子不时向你询问一些处事的问题,这其实是建立孩子人生观的重要时刻,切勿掉以轻心,应谨慎回答 。给孩子灌输了正确的观念,抑或制造错误的信息,全赖父母如何运用经验和智能,选择答案 。
就用“小孩子跌倒”来打个比方,究竟是实时过去将他扶起,还是鼓励他自行站起来?
事后,该是斥责他不小心,还是哄他不要哭?不同的处理方法,足可令孩子长大后,走向不同极端,变成一个听话却不勇于冒险的胆小鬼,又或是一个无所畏惧、做事不顾后果的人 。昔日的老人家,见后辈摔跤,会抢前拍打地面,算作是对那片“害”孩子跌倒的土地作出的“报复”!
还有诸如在学校被同学欺负、被老师冤枉等问题,亦属常见 。
当中亦有较为软性的抉择,并不直接关乎于孩子本身,而是当孩子们在街头看见了乞丐,该是如何向他们提出指导 。街上的乞丐,除衣衫褴褛外,有的是残废了手足,有的是满身疮疥,亦有妇女手抱婴孩求乞 。若然孩子开口问:“要不要给他施舍?”父母该是如何反应?
从前的父母,会从裤袋里掏出零钱,交到孩子手中,让儿女亲手种福,将碎银放在乞丐的面前 。如今的父母,会用电光石火的速度打量那“讨饭的”,再施展一招“慧眼识穿人”,提醒身边的孩子:“别中计,这家伙是假扮的”,说罢就赶紧拖着孩子“逃亡” 。别说是碰到了“讨饭的”,路上一干的卖旗筹款,慈善推销,同样也是一边轻呼“骗子”,一边扶老携幼拔足飞奔!
施舍一个小钱,是善心的表现,也是济弱扶贫的教育 。然而,大家的疑心也不小,谁都知道,这年头是满街的“假乞丐”,本身有家有室有积蓄,根本不用行乞,却把乞食当成一种职业,天天“上班” 。更可怕的,是进展成为“企业经营”,骗取市民同情 。操控着这一批乞丐,其实盘中之钱,尽入幕后黑手的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