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须留意的几种儿童行为


说到笑,不少父母仅仅看成是孩子活泼、健康的表现 。科学家却独具慧眼,看到了笑的更深层意义,那就是与智力发育的关系 。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专家新近报告,爱笑的孩子多较聪明,聪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发笑年龄比一般儿童更早,次数也更多 。由此启示人们:早期开发儿童智力又有新招,即让孩子多笑 。
从宝宝的发育进程看,一般生后2——3个月便可在父母逗引下发出微笑,称为天真快乐反应 。这是婴儿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在心理发育上是一次飞跃,对大脑发育是一种促进,被誉为“一缕智慧的阳光” 。年轻的父母应及时抓住这“一缕曙光”,作为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契机与方式 。
具体做法是,多向宝宝微笑,或给以新奇的玩具、画片等激发其“天真快乐反应”,让宝宝早笑、多笑、长大后智商会更高 。
不过,有些婴儿笑得少,每小时仅笑1——2次,小脸严肃,表情呆板,乃是体内缺铁所造成 。若能在1个星期内连续补铁,则严肃表情可逐渐消失,代之以愉快的神情 。因此,宝宝的笑脸还是了解其营养状态的“荧光屏” 。

哭又如何?这种常令父母不安的行为与笑一样,也是婴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精神活动 。哭是婴儿说话之前与父母或周围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同样有益于智力发育 。
不仅如此,啼哭动作可使宝宝的肺活量扩大,并促进肺部组织发育,对发音器官——声带也是一种锻炼 。同时,啼哭时手舞足蹈,无异于做体操,有利于肌肉关节运动 。
另外,啼哭少不了流眼泪,而泪水能冲洗眼眶的盐、糖、蛋白质以及其它需要排泄的废物,保持眼球处于干净的环境中,所含的杀菌物质还有预防眼病的作用 。
【家长必须留意的几种儿童行为】 不难理解,孩子一天哭几天不仅无害,而且大有益处 。那种啼哭可能损害宝宝健康的担忧没有必要,而用喂奶或给食物强行阻碍孩子啼哭的做法更非明智之举 。
当然,啼哭也不能过分剧烈或持久,遇到这种情况时宜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与手脚的动作中体察其意图,并予以满足,如饿了给予喂奶,冷了给以保暖,尿片湿了及时更换,孩子的啼哭就会停止 。
害羞
害羞,通常被视为一种不良个性,但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却发现:害羞者的神经系统天生较发达,智商较高 。在社会交往中,害羞者由于自我意识强烈,变得更为敏感和机警,一遇到陌生人,便心跳加速,脸红耳热,手足无措 。
生活中也不难看到,害羞者多较精明,勤于思考,富于创造力和实干精神,对坎坷、挫折、失败等的承受能力也较强,因而具有一定的优势 。
当然,害羞性格的消极一面也不可忽视,如不善辞令、临阵胆怯退缩等 。但只要引导孩子积极投入社会交往,广交朋友,则消极一面可逐渐减轻或消失,父母不必为此忧虑 。
“破坏”行为
给幼儿一本画册,他会一页一页地撕破,给他一件玩具,他玩一阵便将其拆开或砸坏,颇令父母苦恼 。
其实,这是孩子求知欲的一种表现 。求知欲是人类天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幼儿由于智力和语言表达受限,只好采取另一种方式去探索与认识事物,这就是他们“破坏”行为的缘由 。
幼儿对物体进行摔、撕、砸等破坏行为的心理动机,主要是想用自己的小手揭开陌生事物之迷,或想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 。
因此,父母应尽量理解幼儿的这种心理活动,主动帮助孩子满足其求知欲望 。比如,买回一个新玩具,可先拆开让孩子观看,同时给予讲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智力,也可以减少“破坏事件”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