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揉眼当心染沙眼


【宝宝总揉眼当心染沙眼】 许多宝宝有揉眼睛的习惯 , 家长往往不以为然 。其实 , 这种习惯容易令宝宝感染多种眼部传染病(如说沙眼、红眼病等) 。眼科医生提醒 , 教育宝宝养成不揉眼、勤洗手的习惯 , 会让他受益终身 。另外 , 无论在家还是幼儿园 , 每个人的毛巾和脸盆都应该分开使用 。
沙眼早期症状不明显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黄仲委教授介绍说 ,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性结膜炎 , 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 , 形似沙粒 , 故名“沙眼” 。
沙眼为双眼发病 。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眼睛分泌物或其污染物件传播 。沙眼患者往往仅有轻微的眼痒、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 , 早晨醒来有少许分泌物 。早期由于无明显不适 , 常在体检时才发现 。可见上睑结膜及穹窿部滤泡、乳头增生 。而角膜血管翳和睑结膜瘢痕为沙眼的特有体征 。沙眼急性期症状包括畏光、流泪、异物感、较多分泌物、眼睑红肿、结膜明显充血 。儿童染病由于不善于表达 , 等到家长发现时 , 往往已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 。黄仲委提醒家长 , 当宝宝经常揉眼 , 可能提示他的眼睛痒或有异物感 , 最好带他到眼科就医 。
小病可能带来大危害
尽管沙眼是常见病 , 但很多人还是存在诸多误解 , 如认为沙眼是沙子跑进眼睛 , 或感到眼睛有异物感就是沙眼;有的则认为沙眼不是什么大病 , 无需治疗 。这给沙眼的防治带来困难 。黄仲委教授说 , 我国很多地区沙眼患病率仍高达20%以上 。感染沙眼可延续数年乃至数十年之久 , 严重者可以致盲 。沙眼是我国当前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
沙眼的危害在于并发症 。患上沙眼数年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 , 如倒睫、睑内翻、上睑下垂、睑球粘连、慢性泪囊炎等 。沙眼性角膜溃疡可以引起角膜穿孔和眼球萎缩 。这些都可能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导致失明 。
玩具易成疾病“二传手”
沙眼的治疗难在坚持 。病程轻的只须外用眼水、眼膏 , 一个疗程至少要3个月 。黄仲委介绍 , 常用药有利福平、肽丁胺、新霉素、氧氟沙星眼药水等 , 每日滴眼四次 。睡前涂金霉素、红霉素眼膏等 。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短期内要配合口服药治疗 , 如强力霉素、螺旋霉素或红霉素 。也可以服用清热祛风凉血的中药 。
黄仲委提醒 , 对学龄前和低年级儿童 , 家长和老师要多费心 。教育儿童从小养成不揉眼睛、勤洗手的习惯 。有的孩子没有眼睛不适的症状也会下意识地揉眼睛 , 这个习惯一定要纠正 , 以减少染上传染性眼病的机会 。由于沙眼衣原体常附着在患者眼睛的分泌物中 , 任何与此分泌物的接触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 。在幼儿园中 , 有沙眼的小朋友揉过眼睛的手又去玩玩具 , 玩具就可能成为传染沙眼的“二传手” 。因此 , 要提醒所有的小朋友勤洗手 , 尽可能采用流动的水洗手、洗脸 , 毛巾脸盆要专用 , 哪怕是一家人都不要混着用 。一旦发现小儿感染了沙眼 , 要积极治疗 , 以免引起群体感染 。
Tips:
这些眼病易与沙眼混淆
1、滤泡性结膜炎:常见于幼儿和低年级儿童 , 皆为双侧 , 晨起常有分泌物 , 眼部有不适感 , 患儿往往由于眼睛不舒服而频频眨眼 。滤泡多见于下穹隆与下睑结膜处 , 大小均匀 , 排列整齐 。患儿多伴有纳呆、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 中医认为属于脾胃湿热或脾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