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图画书给孩子值吗?

我小时候只读过小人书,除此以外就是满篇文字的书,偶尔能遇上插图好看的书,心中已是很欢喜 。等到有了女儿,带着为孩子寻书的眼光走进书店时,才发现这个儿童图书世界居然可以如此五彩斑斓 。沾女儿的光,我渐渐成了图画书迷 。
儿童阅读当然从图画书开始,读图有许多的好处,特别是在孩子识字之前可能是最佳的满足求知欲望的途径 。而图画阅读在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方面,在情感发育和多方面修养的培养方面,有许多益处 。在这个“读图时代”,有许多人都在鼓吹图画书,道理也不难明白 。
可是一旦具体到自己的孩子时,问题就不那么简单啦 。
在与其他家长的交流中,我最常遇到的有两个问题 。
第一个问题:
有的图画书文字那么少,图画占主要的篇幅,这样的书买给孩子值吗?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值 。但解释起来有点儿困难,比如我小时候就没读过图画书,现在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说起来如今的孩子的确很幸福 。好的图画和用图画制成的书,在过去是稀缺资源,甚至在很久以前只能供在贵族家或是寺院里 。今天,只要我们愿意,孩子就能成为享受图画书的精神贵族 。
假如童年中缺少图画书的熏陶,会有怎样的缺憾呢?曹文轩先生在一次谈话中曾经感慨,自己小时候连吃点儿肉都困难,更别说奢侈到读图画书啦 。他自己是读文字长大也是以研究文学、创作文学为职业的,但不得不承认阅读图画书有阅读文字书不可比拟的开阔感 。他断言,未来读图画书长大的一代肯定比自己有更为开阔的胸怀 。
第二个问题:
如何教孩子读图画书?
对这个问题,我最诚实的回答是:不知道 。我的确不太清楚是怎样“教会”女儿读图画书的 。与绝大多数同龄的爸爸妈妈一样,我自己本没有什么阅读图画书的经验 。
拿起一本图画书,我最初的方法就是直接把文字读给女儿听 。女儿常常要凑过来,而且时常要插嘴,指着书说“嘻嘻,小狗在尿尿”,“这是谁的脚丫子”,“为什么鹅要带一把雨伞”……有时我把故事读完了,她还说“你还没有讲小哥哥高兴得跳起来呢” 。有趣的是,她说的许多事情在我读的文字故事里并没有啊 。原来那都是藏在画面里的信息 。
于是我常常得放下书,和她一起来研究图画里到底有些什么 。
女儿3岁多,我们就为她办了借书证,她很快成为少儿图书馆的常客 。
有一次,她从书架上拉出一本书,翻了几页,然后很兴奋地叫我:“爸爸快来,这是《计盗紫金铃》 。”我过去一看,果然是那本书 。当时我感到非常震惊!为什么呢?第一,她不认识字,她的识字量不过50字,这5个字她一个也不认识 。
第二,她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个版本的《西游记》 。我们只是一起读过另一家出版社的幼儿版《西游记》,那本书不知读过多少遍,其中就有一个《计盗紫金铃》的故事 。她完全是凭借两个版本的故事在图画叙事方面的相似,非常自然地作出了判断 。这个经历给我很大的启发 。
对第二个问题,我想或许还有这样一种回答:向孩子学习读图画书,尝试爱上图画书 。如果你也能成为图画书迷,经常和孩子“切磋”,虚心向孩子“讨教”,那还有什么困难呢?
迷图画书,对于大人来说,肯定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儿童文学作家彭懿先生总是很执著地说,他认为图画书是为孩子创作的,但更是为大人创作的 。
对这一观点,他特别偏执 。他最常使用的论据是美国图画书大师希尔弗斯坦的作品 。那位大师最著名的作品是《爱心树》(The Giving Tree),这本书是黑白的,图文非常简单,讲述一棵树和一个男孩的故事,隐喻父母和子女的关系 。这是个深沉感人的故事,据说不少妈妈在为孩子读的时候都留下了热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