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的工艺与起源 乌龙茶的叶底特征

乌龙茶也称青茶 , 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 , 属半发酵茶 , 即制作时适当发酵 , 使叶片稍有红变 , 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 。乌龙茶独具鲜明特色 , 综合了绿茶与红茶的特点 , 既有绿茶的清香 , 又有红茶的甜醇 。品尝后齿颊留香 , 回味甘鲜 。因冲泡后其叶底中间为绿色 , 叶缘呈红色 , 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

乌龙茶的工艺与起源 乌龙茶的叶底特征

文章插图
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 , 主要产于福建及广东、台湾三个省 。关于乌龙茶的来历 , 关于乌龙茶的起源 , 清布衣文士王草堂在其《茶说》作了详细记载:“武夷茶采后 , 以竹筐(当为筛字) , 架于风日中 , 名曰晒青 , 俟其青色渐收 , 然后再加炒焙 。阳羡山片 , 只蒸不炒 , 火焙以成 。松萝、龙井皆炒而不焙 , 故其色纯 。独武夷炒焙兼施 , 烹出之时 , 半红半青 。青者乃炒色 , 红者乃焙色也 。茶采而摊 , 摊而扌鹿(摇之意) , 香气越发即炒 , 过时不及皆不可 。既炒既焙 , 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 , 使之一色 。”此文被当时(1717-1720年)在崇安县(1989年改名武夷山市 , 下同)为县令的陆廷灿编入其《续茶经》 。
乌龙茶的工艺与起源 乌龙茶的叶底特征

文章插图
陆延灿在《续茶经》引《随风录》云:“凡茶见日则味夺 , 唯武夷茶喜日晒 。武夷造茶 , 其岩茶的僧家所制者 , 最为得法 。这又从另一侧面印证了武夷茶是第一个采用日光萎凋的乌龙茶 , 僧家在仿制松萝不成功后 , 便改弦易张 , 顺水推舟做出了三分红七分绿的乌龙茶 。
乌龙茶的工艺与起源 乌龙茶的叶底特征

文章插图
乌龙茶起源于武夷山 ,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 就是武夷山的茶树大多分布在峰岩纵深的沟壑之中 。范仲淹《斗茶歌》有诗“终朝采掇未盈筐” , 可见采摘运输之困难 。茶农采茶时 , 要翻山越岭 , 登高逐坡 , 茶青在茶篮里抖动碰撞 , 极易在阳光下产生类似摇青的效果 , 这也为乌龙茶的发端提供了必要的可能条件 。
乌龙茶的工艺与起源 乌龙茶的叶底特征

文章插图
清代僧人释超全在《安溪茶歌》里写道: “溪茶遂仿岩茶样 , 先炒后焙不争差 。”释超全写完了 《武夷茶歌》之后来到安溪 , 看到安溪人仿制的武夷岩茶已经达到了普通人难以分辨的程度 。他发出了如下感慨:“真伪混杂人聩聩 , 世道如此良可嗟 。”安溪茶仿制武夷茶 , 在仿制的过程中把乌龙茶的制作技术带到了安溪 , 并形成了看茶做茶的本地特点 , 这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的 。这一点 , 在王草堂的《茶说》中有记载: “邻邑近多栽植 , 运至山中及星村墟市贾售 , 皆冒充武夷 。
乌龙茶的工艺与起源 乌龙茶的叶底特征

文章插图
青茶素以香高味浓著称 , 代表性的乌龙茶主要有闽北武夷岩茶 , 闽南的安溪铁观音 , 潮汕的凤凰单丛 ,  台湾的冻顶乌龙、文山包种等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主要有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等工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