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带来病痛的折磨,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科学的治疗,可以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但是因为手足口病发病炎症易和其他疾病相混淆,严重影响着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如何准确的鉴别手足口病呢?
(1)与疱疹性口炎相鉴别
四季均可发病,以散在为主 。
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 。起病时可有38℃-40℃的发热;1-2天后口腔黏膜上出现小水疱,可为单个,也可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成很浅的溃疡,上面有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有红晕;患儿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烦躁哭闹、拒食吐奶等表现,通常1到2周即可消退 。
高发群体
疱疹性口炎是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以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最易患病 。
若不经治疗,经过l-2周会自愈,但容易复发,如果宝宝反复发作,通常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有关 。
高发季节
疱疹性口炎终年可以发生,冬季为流行高峰,且具传染性,可在幼儿园等群体发病 。
(2)与口蹄疫相鉴别
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动物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口蹄疫,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 。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 。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斑,经皮肤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传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 。
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 。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 。
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 。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1~2天后在口腔粘膜、舌边、手指间、足趾端发生水疱,再1~2天水泡破溃,形成烂斑,继发感染成脓疱,然后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 。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但有呼吸道感染症状 。先在口腔粘腊出现疱疹,分布和颊粘膜、齿龈、舌边,并破溃成溃疡 。
随即在手指、足部、臀部、膝部出现丘疹,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疱疹,如绿豆、赤小豆大,单个性不融合,内含透明液体,终不破溃,3~5天自行吸收收缩 。
(3)疱疹性咽颊炎,可由CoxA组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咽前柱、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 。可通过检测EV71确诊 。
(4)水痘与手足口病之五大鉴别
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与水痘类似,皮疹也有相似之处,有时容易混淆不清 。两者之间还是具有很多不同点,鉴别如下:
易感人群的区别:手足口病的患儿,通常以3岁以下的宝宝最为多见,其次是3-5岁的宝宝;而水痘患儿1-6岁均可多见 。
病原体的区别: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中的柯萨奇16病毒引发,好发于每年的4-5月,6-7月份是发病的最高峰,8月份开始下降,9月份以后就很少见了,因此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很有季节性;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季节是在冬春,夏季较少见 。
【手足口病的诊断知识】皮疹的区别 :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皮疹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和脚部,尤其是口腔黏膜多数都出疹子,同时伴发口炎或口腔溃疡的也较多;而水痘的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处较多,四肢、头面部少,手心、脚心及口腔黏膜上的疹子更是少见 。
有无免疫力的区别:小儿手足口病患病痊愈后,不会获得免疫力;而婴幼儿患过一次水痘,病愈后即可获得永久性的免疫 。
- 手足口病传染途径有哪些
- 都有哪些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呢
- 手足口病和口蹄疫有什么区别
- 手足口病潜伏期是多长时间
- 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
- 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是怎样的
-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有哪些呢
- 生活中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有哪些预防常识
- 生活中如何才能预防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