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1.请问母乳性黄疸需要停多久母乳?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是什么?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文章插图
(一)发病原因 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 。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
(二)发病机制 最近几年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所致,这种学说较为成熟,并得到验证,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 gd)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
1.新生儿肠道内β-gd丰富 肠道内β-gd主要来源为母乳(新生儿自身也可产生,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后也可产生,但产生较少),β- gd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经小肠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引起黄疸 。
2.肠内β-gd活性高 新生儿小肠中β-gd活性高,为成人的10倍 。
3.胆红素排泄少 新生儿摄入不足,肠内蠕动减少或开奶延迟,肠道菌群建立晚,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可使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 。
4.胆红素重吸收多 有人发现母乳中有特殊的脂肪酸、胆固醇,促进了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 。
2.为什么母乳喂养可能导致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文章插图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 。近来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 母乳性黄疸肠肝循环增加有关 。
一般认为,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经过检测确认),活性高 。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加上小儿肠蠕动相对慢,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即出现母乳性黄疸 。
原因主要是母乳不足,开奶晚,胎粪排出延迟之故 。主要是由于母乳中富含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水解结合胆红素为非结合胆红素通过活跃的肠肝循环形成 。由于母乳中含有较多脂肪酶及β葡萄糖醛酰苷酶前者使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增多,从而抑制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后者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的酯键,使结合胆红素又转化为非结合胆红素而易在小肠被重吸收,从而增加了肠-肝循环,结果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出现黄疸 。
生后母乳喂养无其他原因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胆红素常可达256.5~342μmol/L(15~20mg/dl)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佳,生长发育正常 。黄疸可持续3周~3个月 。
3.母乳性黄疸是什么引起的?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文章插图
你好,父母有没有乙肝跟孩子黄疸没有关系 。
一般新生儿有一点脸色黄也是正常的,但是要是脸色黄的严重一般是新生儿黄疸,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50%-80%的新生宝宝生后一周内(通常是生后2-3天)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以后自行消退 。生理性黄疸不会对新生宝宝的身体造成影响,不需要特殊处理 。但如果宝宝的黄疸在生后24小时就出现;或黄疸浓度太高,超过生理黄疸的水平;或黄疸浓度上升速度太快那就是病理性黄疸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