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母乳性黄疸的方法( 二 )


分早发与晚发两种,早发是生后3天出现,晚发是生后1周左右出现,最迟会在12周消失,也就是3个月 。
对于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认为这是一种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主要与这三方面有关:喂养方式、母乳原因、肠道微生态原因 。母乳性黄疸并不一定就是母乳的问题 。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
母乳性黄疸与生理性、病理性黄疸有何区别?
从时间上看:生理性黄疸在宝宝出生后的2至3天出现,病理性黄疸在宝宝刚出生24小时内就能显现,母乳性黄疸在宝宝出生后4到7天内发生 。有的孩子可能同时患有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退黄较慢 。
但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都比较忙乱,而且这三种黄疸出现的时间间隔并不大,如果仅凭时间作为区分容易混淆,这就需要进一步看三种黄疸的具体症状了 。
从症状上区分:生理性黄疸的宝宝一般吃嘛嘛香,睡眠也好,除了脸色黄一些外没有其他不适症状,通常在半个月内就能自行消退;
病理性黄疸则不同,宝宝不仅脸色、肤色发黄,而且还可能伴有发烧、抽搐、恶心、呕吐大便发白等情况,持续时间较长 。
母乳性黄疸较之于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较长,和病理性黄疸相比则没有严重症状,最明显的就是在给宝宝停奶后其黄疸值降低,基本可判定为母乳性黄疸了 。
母乳性黄疸要如何治疗?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首先要摒弃两个误区:
一是给孩子戒奶,完全改用配方奶;二是过度治疗 。
母乳性黄疸快速退黄的办法就是暂时给孩子停奶,注意是“暂时”而不是“永久” 。那些主张一劳永逸地断奶以解决黄疸问题是不负责任的 。
而有的家长因为怕耽误孩子打预防针,不顾宝宝的实际检测值而一味主张给孩子过度治疗,过度紧张不说,频繁去医院也增加了宝宝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还是要按自己情况来的 。
那么,母乳性黄疸究竟要如何治疗呢?来看看这几种方法!
1、暂停母乳喂养
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较高的话,是可以暂停母乳喂养三天的,当胆红素水平下降≥50%的时候,再用母乳喂养,这时候黄疸即使再出现,也不会有原来的程度高 。不过这要根据宝宝的体质和实际情况来 。
停奶期间宝宝以配方奶进食,而宝妈的奶水也要及时排空,有利于孩子恢复母乳喂养后能够获得充足的奶量 。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
2、少食多餐
当宝宝黄疸较轻时采用母乳喂养,黄疸较重时可改为配方奶喂养,也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通过加大喂奶频次的方法来刺激宝宝的肠蠕动,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降低黄疸发生率 。
不要给宝宝添加过量的水,特别是糖水,这样一方面容易让宝宝的口味变得挑剔,从而拒绝母乳,另一方面孩子的消化系统还在发育中,摄入水分过多也会增加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重吸收 。
3、照蓝光
一般宝宝的血清胆红素大于15.0mg/dl时,才需要进一步治疗,也就是照蓝光,可先通过光疗把峰值降下来 。
将宝宝置于光箱前应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好双目,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应注意给小儿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
一般应连续照24小时,或间隔照10小时,歇半天后再继续照,疗程为2-3天 。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
4、晒太阳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在家中就可以进行 。对于症状不太严重的宝宝来说,晒太阳就可以退黄,因为阳光中也是有蓝光存在的 。但要注意不要隔着玻璃,那样效果将大打折扣,如果温度很高了,那不妨就让宝宝裸体享受日光浴 。照射中应注意遮盖住宝宝的双眼,以防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