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闭症的五大表现 宝宝如何预防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的五大表现 宝宝如何预防自闭症

文章插图
儿童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样重要的,家长也要多加重视 。情商的培养应从幼儿开始,同时,还要注意预防自闭症的发生 。
儿童自闭症的五大表现
首先,自闭症最核心的表现是跟家人不亲密 。比如给孩子喂奶时,孩子跟妈妈之间没有眼神交流;伸手抱孩子时,他们没有有意的“伸手”迎接姿势,身体不会靠近抱他的人,不会对大人微笑 。
第二,没有正常的情感反应,并存在社交障碍 。他们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遇到困难时不主动寻求帮助,不会通过眼神交流来表达感情和自己的要求;摔倒了不怕疼,对鲜亮的颜色、玩具没有反应;对父母不依恋,但对陌生人又不感到害怕,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就算在一起玩,其方式也很奇怪,比如说,喜欢把别人推倒在地 。
第三,语言发育迟缓 。
一般来说,自闭症患儿说话都比较晚,会说话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的语言,就像鹦鹉学舌 。不会用手势表示“再见”,有的孩子经常会把代词用错,把“我要”说成“你要”,把自己称为“他”等 。
第四,重复性的行为和奇怪的爱好 。很多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总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情,比如重复给玩具排队,玩弄自己的脚趾 。很多孩子拒绝接受变化,比如喜欢把东西放在相同的位置,一旦有变动就会变得异常不安 。
第五,对某些奇怪的物体产生依恋 。他们可能对一只杯子、一块砖头很依恋,走到哪都要揣在身上 。正常的孩子听到好听或可怕的声音后,都有反应,但自闭症患儿就恰恰相反 。
家长如何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1、宝宝会在交友时成长 。
1岁左右的宝宝开始萌发友谊的种子,这个年龄段他开始将注意力从玩具上转移到小朋友身上,在3岁以前,宝宝与人打交道的许多知识和本领,并不都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而是在于小伙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的 。
宝宝与小伙伴之间的交往,与他同成人的交往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
宝宝通过互相模仿,可学会一个玩具的多种玩法,开阔了眼界,发展了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一不能占玩具,二要体谅别人,三能在各种社交情景和场合中学会解决矛盾和冲突:他渐渐明白当向小伙伴愉快地微笑、友好地抚摸、高兴地拍手、关切地注意时,能得到肯定与接受,获得分享与合作的欢乐,而当抓人、打人、抢夺别人的玩具时就会引起反感,甚至引起同伴同样的行为 。
2、户外活动是社交启蒙好机会 。风和日丽之时,抱着小宝宝到户外活动,不仅可以晒太阳,认事物,学爬、站、走、跑、跳,还是宝宝与同伴交往的好机会,天气好时会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宝宝到外面晒太阳,一开始宝宝只是进行最简单的社交行为:对视、相互注意,彼此逐渐熟悉后,大人可以引导宝宝主动与小伙伴握握手、摸摸脚,互相亲亲脸蛋等,学会称呼后,每次见面可以互相打个招呼,1岁左右的可以合作玩些游戏 。
3、找啊找,找到一个好朋友 。宝宝俩俩在一起活动,要比许多宝宝在一起活动更有利于社交行为的发展,爸爸妈妈可以仔细观察宝宝的社交活动,留意宝宝最喜欢的那个小伙伴,经常制造机会启蒙他们在一起玩,进行较深入的交往 。
4、处理好宝宝的玩具争夺战 。宝宝的交往多数时候是围绕着玩具或物品而发生的,与伙伴之间的冲突多是因争夺玩具而起,当别的宝宝想玩他的玩具时,宝宝面临两种选择,要么给别的宝宝玩,要么自己继续独自玩 。
无论哪种情况都可能引起冲突,宝宝不会让别的宝宝抢走自己的玩具,若别的宝宝占有欲很强,一定要抢玩具,这个时候大人不必过于干预,可以从旁指引,比如让别的宝宝用自己的玩具和宝宝交换,或让他们一起玩,一起玩时,对方的存在对宝宝有一定的约束性,他能学着注意别人的需求与情感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