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多糖代谢障碍

    粘多糖病是一组由于酶缺陷造成的酸性粘多糖分子(氨基葡聚糖)不能降解的溶酶体累积病 。
    粘多糖是含氮的多糖,是构成细胞间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也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各种细胞内 。重要的粘多糖有:硫酸皮肤素,硫酸类肝素,硫酸角质素,硫酸软骨素和透明质酸等,前三种与本组疾病关系密切 。这些多糖都是直链杂多糖,由不同的双糖单位重复联接而成;其中一个成分是N-乙酪氨基己糖,另一个则为糖醛酸或已糖 。如对S为N一乙酪氨基葡萄糖(GlucN)和艾杜糖醛酸(Id UA)或葡萄糖醛酸(GlueUA);HS为N-乙酪氨基半乳糖(Gluc N)和艾杜糖醛酸(或葡萄糖醛酸);KS为 N-乙酪氨基葡糖和半乳糖(Gal);CS为N-乙酪氨基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 。
每个氨基葡糖直链约由50~100个分子组成,许多直链同时又与一条肽链结合,即构成一个更大分子量的聚合体 。结缔组织便是由这类大分子所形成 。这些多糖的降解必须在溶酶体中进行,目前已知有10种溶酶体糖苷酶、硫酸酯酶和乙酰转移酶参与其降解过程,其中任何一种酶的缺陷都会造成氨基葡糖聚糖链的分解障碍而积聚体内,并自尿中排出 。患儿缺陷酶的活性常仅及正常人的1%~10% 。
    【分型】
粘多糖在各系统器官内累积即导致这些器官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和酶缺陷,MPS可以分为Ⅰ~Ⅶ等6型,其中Ⅴ型已改称IH/S型 。除Ⅱ型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外,其余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临床表现】
如同其他溶酶体累积病一样,各型MPS大多在周岁左右发病,病程都是进行性的,并且累及多个系统,有着类似的临床症状 。但各型的病情轻重不一,且有各自的特征 。其中以IH型最典型,预后最差,常在10岁以前死亡;IS型病情最轻 。
    (一)体格发育障碍  患儿大多在周岁以后呈现生长落后、矮小身材;关节进行性畸变,脊柱后凸或侧凸,常见膝外翻、爪状手等改变 。患儿头大,面容丑陋 。前额和双颧突出,毛发多而发际低,眼裂小,眼距宽,鼻梁低平,鼻孔大,下颌较小,唇厚 。IS型骨骼病变极轻,通常不致影响身高 。Ⅳ型病变最为严重:患儿椎骨发育不良而呈扁平,表现为短颈,,肋下缘外突和脊柱极度后、侧凸;膝外翻严重;因第二颈椎齿状突发育欠佳和关节韧带松弛而常发生寰椎半脱位 。
    (二)智能障碍 患儿精神神经发育在周岁后逐渐迟缓,但Is、Ⅳ和Ⅵ型患儿大部智能正常 。
    (三)眼部病变 大部分患儿在周岁左右即出现角膜混浊,Ⅱ、Ⅳ型的发生时间稍晚且较轻 。角膜基质中的粘多糖以KS和DS为主,因Ⅲ型酶缺陷仅导致HS降解障碍,故无角膜病变 。Is、Ⅱ和Ⅲ型可能有视网膜色素改变 。IS型并可发生 。
    (四)其他 由于粘多糖在各器官的贮积,常见肝脾肿大、、心瓣膜损伤、动脉硬化等 。随着病情进展,可发生肺功能不全、颈神经压迫症状和交通性等继发病变 。
   
    【治疗和预防】
【粘多糖代谢障碍】    迄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骨髓移植或可改善症状,特别适用于智能损伤轻微的患儿 。酶替代和基因治疗法正在研究中 。培养羊水细胞可供进行酶活性测定,便于产前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