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

俗话说:条条路通北京,意思是祖国道路多,四通八达,纵横交织 。无论你从哪里开始,你都可以到达首都 。
   

河西走廊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

文章插图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有些地方地势平坦,道路很容易建造,有些地方不是这样,汽车和船只必须遵循一定的路线才能通过 。例如,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中,许多地方波涛汹涌,暗礁隐藏,船只难以通过,航行必须沿着一定的航道安全行驶;有些地方靠近大海,道路必须建在狭窄的沿海平原上 。虽然沙漠地区很平坦,但缺乏水,风和沙子,使人们害怕道路,所以人们的活动仅限于沙漠边缘的绿洲 。所有这些交通必须穿过的狭窄区域,就像庭院里的避雨走廊一样,被称为走廊 。
   
河西走廊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

文章插图
   中国有许多陆地和海洋上的走廊,以台湾省和福建省之间的台湾海峡而闻名 。它与东海和南海相连,是中国的海上走廊;辽宁省西南部,西部为辽西丘陵和燕山尾,东部为渤海,锦州至山海关一线为低滨海平原,是通往关内外最快的辽西走廊,甘肃有河西走廊 。
   
河西走廊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

文章插图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起甘,新交界处星星峡,全长约1200公里,宽500公里~海拔1万公里~1,500米 。按长度计算,它是我国所有“走廊”中最长的一个 。河西走廊处于蒙古高原南缘和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交界处,因位于黄河以西,故而得名 。在地质构造上,是个强列沉降的地带 。其南侧是雄伟高峻的祁连山脉,北侧是连绵伏的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 。山之北,即是茫无边际的沙海 。只有中间地势平缓,水草丰美,人烟密集,是古代着名的河西四郡一一敦煌、酒泉、张掖、武威的所在地,我国许多古代小国曾先后在这里建立过 。
   
河西走廊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

文章插图
   河西走廊深居内陆,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温湿的海洋气流一般很难越过乌鞘岭,对它影响较小,年平均降水量仅50~150毫米 。冬天很冷,1月份气温是110°C大约;夏天很热,7月份气温是25°C以上 。昼夜温差大,可达16~20°C,在极端情况下,敦煌等个别地方可达35个°C以上 。云量少,日照丰富,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有一定作用 。然而,常年多风,冬雪,春天黄沙飞 。
   
河西走廊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

文章插图
   特别是它的北部被腾格里、巴丹吉林和西部的塔克拉玛三大沙漠紧紧包围 。长期以来,流沙一直向东南蔓延,侵蚀着良田、草原、湖泊和村庄 。在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区,近一半的耕地遭受了严重的沙子破坏,变成了爬到远处看沙子,风一起看不见家,庄园农田被沙子压碎,流离失所;今晚不知道去哪里,平沙绝望的悲剧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许多绿洲边缘建立了防沙和保护田林网络,大大减少了沙子灾害,沙子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今天呈现出人们进入沙子的情况 。
   
河西走廊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

文章插图
   虽然河西走廊的气候干旱多风多沙,但它是大陆通往新疆的唯一交通要道 。这就是为什么它靠近祁连山的南部 。祁连山绵延1000多公里,平均海拔4500多米 。许多山上的雪终年不融化,冰川大小近3000条,覆盖面积190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954亿立方米 。每年仲夏,祁连山雪深,冰川广阔,山峰融化,沟壑流动,冰雪融化,祁连山降水进入石羊河、弱水、疏勒河等内陆水系,水流下降,注入走廊,给河西走廊带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