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手足口病特别的容易患发,而且该病还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很有可能会危害到孩子的生命,所以预防手足口病是所有家长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我们必要要明白该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下面就介绍一下:
(一)发病原因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 。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 。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
(二)发病机制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现称为口疱病毒(aphoviruses) 。呈球状颗粒,直径为22~30nm,有7种不同的血清型:即 A,O,C,SATI,SATZ,SAT3 和亚洲-1型 。至少有63个亚型 。各流行区的型别分布有所不同,各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 。从人类分离到的几乎都是O型,偶有C型 。传染源是患口蹄疫的动物 。患病动物的血液、皮肤黏膜分泌物、唾液、尿、粪、乳汁均带有病毒 。
大多是通过直接和患病动物接触或挤乳时,病毒通过皮肤微小伤口进入*发病,偶可通过食用受染的牛乳、乳酪、牛油或其他乳制品被感染发病,甚至食用病牛的肉和骨头也可感染 。人与人之间很难相互传染 。
希望家长朋友看过上面的介绍之后,应该对手足口病有了深入的了解,所以我们应当时刻关注孩子在卫生方面的问题,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不要让孩子与手足口病的患者接触,以免被传染 。
    【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②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