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款本田crv防冻液在哪里图解

107款本田crv防冻液在哪里图解
本田crv和防冻冷却液的位置如图所示:第一步:检查先做一个全面的检查,看看管道有没有裂缝和泄漏,重点是五通管(因连接各部分的五个接口而得名) 。防冻液必须流经五通管,然后分配到汽车的不同部位才能发挥作用 。第二步:清洁排空旧的防冻液,用清水清洗液道,向防冻液补充罐中加入清水,然后向罐中注入清水,使清水不断流过发动机冷却系统,然后怠速运转3到5分钟,让水循环,从水箱中流出的水有点粉红色,继续注入清水,直到干净为止 。别忘了拆下暖气水管,清洗暖气水箱里的水 。第三步:更换新的防冻液 。为了让防冻液快速流入水箱,放水1小时左右从水箱(散热器)的水管中加入新的防冻液,再往防冻液罐中加入一桶防冻液,直到防冻液罐快满为止,点火10分钟左右 。此时由于排除了部分空气体,冷却系统的液位已经下降,再添加防冻液,只要液位在最高(MAX)即可 。来自:车主指南207款本田奥德赛好不好
广州本田奥德赛安全性能介绍奥德赛自1994年在日本上市,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于2002年推出第二代奥德赛,在市场上广受好评 。07新奥德赛将MPV的空和实用价值与汽车的时尚和操控性相结合,以汽车价值的延伸为设计理念,以“速”、“美”、“逸”的新价值为目标,既有MPV的实用性,又有汽车的操控性、舒适性和美观性 。奥德赛自上市以来连续两年获得国际权威测评机构J . D Power IQS(新车质量调查)第一名 。主动安全1.电子巡航控制装置广州本田奥德赛配备了定速巡航系统,可以减少驾驶疲劳 。当汽车在长途公路上行驶时,启动定速巡航系统可以自动将汽车控制在设定的速度,从而避免驾驶员长时间踩油门的痛苦 。2、ABS+EBD配备先进的电子制动控制系统“ABS+EBD” 。ABS系统通过电子装置和独立的4通道液压回路精确控制车轮的滑移率,保证轮胎上的最大附着力,从而保证每个车轮在任何路况下(尤其是湿滑路面)都不会抱死 。这样刹车时就不会出现跑偏、侧滑、甩尾等危险情况,从而保证了汽车的机动性和稳定性 。ABS必须在制动时才应用,直到车轮抱死,而EBD是在制动踏板应用后,ABS应用前,通过调整后轮的制动力来达到良好的制动效果,以减少不必要的ABS动作,或者防止由于特殊故障状态导致ABS失效时车轮抱死,从而增加保护范围 。3.分水前门玻璃及亲水加热功能后视镜为了保证下雨、霜冻、结冰时的行车安全,广州本田奥德赛车型提供了分水前门玻璃和亲水加热后视镜 。水分解、亲水的硅酸钠可以在驾驶时利用风压吹走水滴,使水滴以薄膜的形式均匀地扩散在玻璃表面,防止空空气涡流产生积水,使后视镜和侧窗具有良好的清晰度,保证驾驶员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仍有清晰开阔的视野 。4.其他:防眩目后视镜,驾驶员侧车窗防夹功能,多级雨刷 。G-CON技术在奥德赛车上的应用【07款本田crv防冻液在哪里图解】奥德赛车型采用了本田独创的G-CON碰撞安全技术 。当发生碰撞时,控制乘客/行人和车辆的冲击力(G ),以减少人的伤害 。本田的G-CON技术是一项车身安全技术,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保证车内乘客的安全,兼顾行人的安全 。涵盖了车身碰撞技术、安全气囊技术、行人保护等相关内容 。G-CON碰撞安全车身在正面碰撞和正面偏置碰撞中,传统的车身无法同时满足降低乘员冲击和保持乘员舱完整性的要求 。针对传统车身在碰撞安全上的矛盾,G-CON不仅降低了乘客所受的冲击力(G),还保持了乘客舱的完整性,从而通过车身巧妙的设计保护了乘客的安全 。对于来自正面的冲击,冲击能量被前纵梁、上横梁等部件组成的框架结构吸收,冲击能量被有效地分散到地板框架和侧架,提高了发动机舱吸收冲击能量的效率,降低了乘客舱的负荷,保证了乘客的生存空 。G-CON技术车身能有效保护乘客的安全 。兼容车身结构奥德赛车型的设计除了满足中国碰撞安全法规的要求,在新车评价规程(如C-NCAP)的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外,还注重真实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性能研究 。在车对车正面碰撞过程中,车辆的碰撞速度、质量、硬度、结构都会影响对乘员舱的侵入 。这时,保持乘客舱的空空间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车对车碰撞中,本田提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性能、降低对方车攻击性的兼容车身概念,并将这一概念应用到奥德赛车身设计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在实际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奥德赛兼容车身结构主要由下侧梁、上横梁和前纵梁三部分组成 。这些部件的主要作用如下:在小重叠的碰撞中,侧梁可以防止对方车辆穿透乘客舱;远光灯可以增加发动机舱上部的能量吸收;前横梁是碰撞中主要的能量吸收部件 。对于来自正面的冲击,上梁和下梁吸收冲击能量,部分冲击能量扩散到前柱和地板 。将地板框架制成载荷分散结构,可以更有效地分散冲击能量 。通过采用全新的车身框架设计,可以防止与对方车辆碰撞的吸能部分错位,在更大范围内吸收碰撞中的冲击力,在碰撞中分散碰撞,最终提高发动机舱吸收碰撞能量的效率,减轻乘客舱的负荷,保证乘客的生存空 。安全气囊技术安全气囊作为汽车上重要的辅助安全设备,可以有效减少碰撞事故对乘员造成的伤害 。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把安全气囊作为汽车的标准配置 。早在1971年,本田就开始研发安全气囊 。从此,“人”的安全就成了第一考虑 。同时,对实际事故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有效地应用于实际车辆中 。本田是日本第一家为车辆配备安全气囊的制造商 。奥德赛的智能双气囊系统和带OPDS功能的前排座椅侧气囊系统,为乘客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护 。(1)乘客座椅独特的安全气囊展开技术本田优化了乘客座椅安全气囊的气流方向,并开发了沿前挡风玻璃展开安全气囊的独特技术 。这样,即使副驾驶位上的乘客靠近仪表板,也不容易被气囊的爆炸直接冲击,不容易被气囊伤害 。奥德赛车型已经应用了这项技术 。(2)两级爆炸式前安全气囊奥德赛车型配备两级爆炸式前安全气囊系统 。电子SRS安全气囊系统根据碰撞程度决定安全气囊是否会自动充气膨胀,并进行几个阶段的点火和充气,从而保护乘客,减少伤害 。如果前排乘客过于靠近方向盘和仪表板,当安全气囊高速爆炸时,安全气囊的猛烈冲击可能会对乘客造成伤害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气囊对过于靠近方向盘和仪表板的前排乘客的影响,本田在世界上首次开发了两级爆炸式前排安全气囊 。发生碰撞时,可以根据碰撞强度和速度控制安全气囊的点火和爆炸方式 。■在中低速碰撞的情况下:安全气囊膨胀相对较慢,减少安全气囊爆裂带来的冲击,保护乘客 。■在高速碰撞中:安全气囊迅速膨胀,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客 。(3)智能侧气囊系统为了减少侧面碰撞对乘客的影响,本田为奥德赛开发了智能侧气囊系统 。与正面气囊相比,侧面气囊只能在座椅侧面狭窄空的空间内展开,而且必须快速展开,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一定伤害 。为了减少这种伤害,本田花大力气研发了智能侧气囊系统,通过OPDS控制气囊的展开状态 。OPDS(乘员位置检测系统)乘员姿势检测系统可以通过座椅内的传感器感测座椅高度和乘客座椅中乘客的头部位置来控制侧安全气囊的操作 。OPDS有三个传感器,其中座椅靠背中的两个传感器负责检测乘客的坐姿高度,以确定他们是与儿童还是成人坐在一起,或者是饮料瓶等其他东西 。靠背侧面的一个传感器专门检查儿童是否在侧着头打瞌睡,并判断儿童的头部是否在侧气囊的展开范围内 。例如,当靠在座椅上睡觉的儿童的头部处于侧气囊展开的范围内时,系统会自动禁用乘客气囊,以避免气囊引爆时对儿童造成更大的伤害 。本田是世界上第一家开发乘员姿态检测系统的汽车制造商 。安全带奥德赛车型所有座椅均配有安全带,其中前排座椅配有带预紧器和限载器的三点式安全带,驾驶员安全带具有双向预紧(肩部和腰部)功能 。在发生汽车碰撞事故时,预紧器爆炸,从驾驶员的肩部和腰部迅速收紧织带,将驾驶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定织带,防止其前倾,有效保护驾驶员的安全 。行人保护结构基于“以人为本,安全共存”的理念,本田不仅注重对车内乘员的保护,也一直将行人保护作为重要课题 。本田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行人保护研究的厂商之一 。为了减少车辆对行人造成的伤害,本田进行了各种研究,将“减少腿部和头部受伤造成的重伤甚至死亡”这一课题放在了首位 。发动机罩铰链和刮水器轴采用柔性结构吸收冲击,发动机罩、翼子板和保险杠也采用吸收冲击的结构 。这些可以减少对行人伤害的车体在奥德赛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