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通宝鉴定 关于崇宁通宝版别



在我国的收藏和流通市场上钱币作假都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古钱币作假,那更是家常便饭,所以说,收藏古钱币的朋友就必须要知晓一些真伪辨别方法才行,既然这样,崇宁通宝的真假辨别方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崇宁通宝鉴定观锈色
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 。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 。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 。呈黑色或铜色 。
【崇宁通宝鉴定 关于崇宁通宝版别】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 。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 。氧化铜因形成的颗位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 。
出土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 。而伪造锈色则不然,伪锈多在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比较轻浮,容易脱落,往往经碱水一煮,做上的假锈便不堪一击 。发掘品伪锈作法有两种:
(1)将伪品钱币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锈色;
(2)将伪品放入盐卤砂(氯化氨)、锡绿(硫酸铜)、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铜腐蚀成旧色,然后用胶水往钱币上面粘锈 。传世品伪锈的作法是把伪品用火熏黑、擦油、打蜡 。传世真品黑得沉着、光滑,而伪品则漂浮、发亮 。
绿锈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别,地质带酸性的地区氧化程度也相应严重些 。北方干燥,雨水少,则锈色坚硬 。南方多雨水且潮湿,氧化层较松且多呈蓝绿相间二色 。例如南宋钱币发行于南方,放出土于南方较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钱币一般呈蓝绿色 。如发现浅绿锈者,则此钱有问题 。如果入土区域燥热,铜锈会呈红紫色,但这种锈色不会单独存在于钱体上,必伴有绿锈混杂在一起,称之为红斑绿锈 。如发现钱体通为红锈,应属假钱,它是造假者将伪品放入炉中烧红 。这种仿锈肤浅,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

崇宁通宝鉴定 关于崇宁通宝版别

文章插图
“崇宁通宝”大系
参考价:RMB 1,500,000-2,200,000
成交价:RMB 1,725,000
年代:北宋
创作年代:北宋
北宋“崇宁通宝”大系,其中含铁母类二十五种、铜母类二十五种、珍稀及出谱版式百余种,共计各类不同版式三百余种,上美品至极美品
御笔亲书,开创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