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句话,孩子就可避免危险

当社会上发生儿童危险事件之后 , 父母们便开始对孩子耳提面命 , 无非不是希望孩子能够懂得分辨危险、远离危险 , 然而「指导语」不外乎下面几种:「别人给你东西不要拿!」父母当然不是「别人」 , 那亲戚算不算?过去不也发生过亲戚朋友犯案的事情吗?那么通通不要拿?那么亲戚大概就会觉得你的教导有问题了!而孩子的人际关係也可能出状况!
「陌生人靠近要赶快离开!」这也是相同的问题 , 如何定义陌生人?又如何判别陌生人是否非善意?要是孩子放学走在路上 , 便当袋掉了 , 后方一个大人捡起来追上前去 , 孩子一发现有「陌生人」跑向自己 , 于是自己也赶快跑离 。回家后才发现便当袋不见了 , 因此妈妈告诉孩子「陌生人靠近要先看清楚」 , 结果下次又有陌生人靠近 , 孩子还没看清楚 , 刀光就闪过孩子眼前…… 。
「有人要带你去玩 , 千万不要傻傻地跟去!」那同学可不可以带孩子去游戏?不可以?那孩子大概也就没有朋友了!可以?那孩子有没有可能被带到角落霸凌?
【只要一句话,孩子就可避免危险】

只要一句话,孩子就可避免危险

文章插图
再写下去 , 相信父母们会越来越恐慌了!到底孩子要怎么教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呢?这段期间收集了几位父母的意见后 , 我们总结出一个较可以通用的塬则 , 只要告诉孩子「要做任何事情 , 必须要让爸妈知道!」
不论谁给孩子东西、谁要带孩子去玩 , 孩子就必须立刻跟爸妈报告 , 这本来就是合情合理的行为 , 而且一旦养成习惯 , 孩子长大后就会自动跟爸妈报告行踪 , 减少父母担忧!但是遇到亲戚、同学呢?是不是都要跟爸妈报告?基本上是的!但是爸妈可以根据「这个人」跟孩子的互动情况及熟悉程度 , 开出「对象白名单」 , 例如「老师」 , 老师叫孩子帮忙打扫环境 , 那么就可以不用报告;已经跟对方家长打过照面的同学也可以不用刻意报告了 , 因为我们知道孩子大概的交友圈 , 找人也就容易了!
另外还有「报告白名单」 , 毕竟父母不见得是立即可以找得到的!因此像是学校老师、警察等等 , 都是可以成为父母的代替角色 , 因为这些人基本上是属于保护孩子的族群!当孩子遇到状况 , 只要跟这些人报告 , 自然会获得保护!当然 , 这个社会随时存在着「例外」 , 这就需要爸妈仔细评估与判断了!

只要一句话,孩子就可避免危险

文章插图
「要做任何事情 , 必须要让爸妈知道!」是以孩子大脑对资讯的处理能力所设定的塬则 , 对于小学中年级以下的孩子 , 可以避免因为塬则的漏洞或含煳不清 , 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 。随时告诉孩子这句话 , 并且养成习惯 , 孩子就不容易因为物质的引诱而被带走 , 也不会因为判断耗时、错误而招致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