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代妈妈是怎么育儿的


生儿难,育儿更难 。现在的育儿用品五花八门,育儿用书琳琅满目,妈妈们可以从中挑选适合的给宝宝 。但是古代难道也有这些育儿物品吗?对于古代的妈妈,到底是怎样养育孩子的?而且很多古代妈妈的育儿方法都很成功,到了现代也还很实用 。现在就让小编陪同各位妈妈一起穿越到古代,学习古代妈妈的育儿经验吧!
古代妈妈育儿经:养出七尺男儿
护理:新生宝宝脐部疾病有哪些?
宝宝出生后需要断脐 。若是断脐的时候处理不好,就会产生许多疾病,影响宝宝健康,所以妈妈们对断脐和护脐要有足够的重视 。新生宝宝的脐部可能会产生如下疾病:脐中湿润,久而不干者,名脐湿;脐中赤肿糜烂,脓液流溢者,名脐疮;脐肿光浮如吹者名脐突,现代医学称为脐疝 。如果脐部受到感染,病菌就会侵入血液循环,从而使宝宝患上败血症 。了解如何正确护理宝宝 >>立即注册吧~
古代妈妈对于断脐和护脐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给宝宝进行护理 。古人认为断脐的方法应“以口咬为好,或以火燎而断之,或以剪烧热剪之”;脐断后,“以艾炷从断处烧三壮,令暖气入腹,以免脐风之疾;并以艾叶杵烂和棉絮包护其脐,勿令脱掉,否则风寒湿气伤之,易成脐风等疾” 。
虽然古代妈妈给新生宝宝断脐和护脐的方法比较简陋,但是也有其可取之处 。古代妈妈用口咬和火燎来断脐都是为了防止宝宝脐部受感染,而断脐后又懂得对脐部进行必要的护理,烧艾炷暖宝宝的腹部,又用艾叶和棉絮包裹脐部,以免脐部受寒,同时也是防止细菌感染 。
古代妈妈留给现代妈妈的宝贵经验:
1、现代的断脐自然不像古代那般,用口咬或火燎,断脐的时候有专业医生进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的断脐剪刀断脐 。
2、断脐后,妈妈们要注意给宝宝护脐,这是很重要的 。要保持宝宝脐部清洁、干爽 。等脐带残端自然脱落后,妈妈们不要让宝宝的脐部碰到污水、尿液和其他污染物,洗澡的时候也不要让脐部碰到水,以免受到感染 。同时也可以效法古代妈妈,给宝宝的脐部进行适当的保暖,不要让宝宝的腹部受凉 。
洗澡:要用什么给新生儿洗澡?
古代与现代的洗澡方法自然会有所不同 。古代生活条件比较差,有古人提出少洗澡,这样可以使新生儿在洗澡的时候避免受凉,让邪气乘虚而入 。另外,古代妈妈要是给新生宝宝洗澡,洗澡水会放入猪胆汁,这样可以使宝宝终身不患疮疥,同时千万不要以杂水浴之 。对于出生3天的新生儿,“宜用桃根汤浴,桃根、梅根、李根各二两,枝亦得,咀,以水三斗煮二十沸,去滓,浴儿,良,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疥” 。
从古代妈妈给新生宝宝洗澡的方法,可以看出古代对新生儿的洗澡很讲究 。洗浴不仅在于清洁皮肤,同时古代妈妈还在洗澡水里配入不同的药物以治疗多种疾病,使洗浴更具有意义 。这样洗澡既可以使宝宝皮肤保持清洁,还可以降低宝宝患病的概率,一举两得 。
古代妈妈留给现代妈妈的宝贵经验:
1、给新生宝宝洗澡需“冷热调和”,水温要适当 。如果水温过热,会烫着宝宝的皮肤,使宝宝的皮肤组织受损;如果水温过冷,会使宝宝着凉感冒,伤及五脏而生病 。
2、冬天的时候,宝宝洗澡的时间不要太久,古人认为太久容易“伤寒” 。而夏天也一样不要让宝宝洗浴时间过长,不然会使宝宝容易“伤热” 。
【看古代妈妈是怎么育儿的】 3、天气冷的时候,不要把宝宝整个直接放进澡盆里,要一部分一部分地洗 。可先洗头,洗完后用干毛巾擦干,然后洗颈部、腋窝、肘窝,最后洗腹股沟、臀部、下肢,用流动水清洗宝宝的私处 。另外,洗澡的时候不要有空气对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