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和肝硬化的区别

1.肝硬化和肝癌有什么区别?

肝癌和肝硬化的区别

文章插图
1.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反复损害肝脏而引起的;而肝癌的发生主要与慢性肝病(主要是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以及长期嗜酒、肝吸虫等多方因素有关 。
2.肝硬化代偿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失代偿期则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消化不良以及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症等,同时还可伴有多系统症状,如内分泌紊乱、贫血等等;而肝癌早期一般也没有的临床症状,但到了中晚期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进行性加重的肝区疼痛以及进行性消瘦、乏力和不明原因的低烧、腹痛、腹泻等症状 。
3.肝硬化、肝癌晚期都可触及到肿大、质地坚硬的肝脏,但肝癌时肝区多有明显的压痛,而肝硬化时肝区则通常没有明显的压痛症状 。
4.肝硬化的并发症主要有上消化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而肝癌时除可出现上述并发症外,还可出现癌结节破裂、肝功能衰竭以及血性胸、腹水等严重并发症 。
5.肝硬化、肝癌时B超等影像学检查结果都可看到肝脏明显增大以及肝表面凹凸不平、肝边缘角变钝或变不规则等,但肝癌时影像学检查结果还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 。
2.肝硬化和肝癌有什么不同
肝癌与肝硬化的鉴别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即使有症状也不典型,容易与肝硬化相混淆,尽管如此,在临床上只要全面考虑也很容易鉴别 。肝癌与肝硬化的鉴别在结合症状的同时也要注意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两者结合起来确诊的可能性很大 。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 。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而肝癌症状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痛可牵涉到肩部 。
肝大呈进行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不整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
黄疸一般在晚期出现;肝硬化征象,可有脾大腹水静脉侧支循环形成等 。全身表现有:进行性消瘦,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有转移症状,如发生肺骨胸腔转移 。
另外肝硬化的发展有明显的渐进的过程,一、肝功能代偿期 症状较轻,常缺乏特异性,以疲倦乏力、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为主 。可有恶心、厌油、腹部胀气、上腹不适、隐痛及腹泻 。
二、肝功能失代偿期 症状显著 。
【肝癌和肝硬化的区别】(一)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一般情况与营养状况较差,消瘦乏力,精神不振,重症者衰弱而卧床不起 。皮肤干枯粗糙,面色灰暗黝黑 。常有贫血、舌炎、口角炎、夜盲、多发性神经炎及浮肿等 。
2、消化道症状 。
3、出血倾向及贫血 。
4、内分泌失调 。
(二)门脉高压征的临床表现 构成门脉高压征的三个临床表现一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在临床上均有重要意义 。尤其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对诊断具有特征性价值 。
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若肝硬化病例有明显的肝大,质硬的大结节,或肝萎缩变形而影像检查又发现占位病变,则肝癌的可能性很大 。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 。少数肝硬化患者也可有血清AFP升高,但通常为“一过性”且往往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而肝癌则血清AFP持续上升,往往超过500ng/ml,此时与转氨酶下降呈曲线分离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