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柴胡的功效和作用 北柴胡功效与作用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性味 , 《神农本草经》谓“苦、平” , 而《名医别录》谓“微寒” , 从其临床功效来看 , 确能退热 , 可治外感发热 , 似乎微寒更准确 。
柴胡能疏散退热 , 可治感冒发热 , 特别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 , 症见寒热往来 。要注意的是 , 柴胡虽然能疏散半表半里之邪 , 但不能说其功效为“和解少阳” , 和解少阳是小柴胡汤的功效 , 并非柴胡单味药的功效 。

北柴胡的功效和作用 北柴胡功效与作用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柴胡被认为是少阳病专药 , 这与其独特功效有关 。柴胡初春即生 , 禀受升发之性 , 芳香疏泄 , 最合东方木性 。少阳证邪入半表半里 , 在里则有肝胆气机郁滞 , 形成一面是外邪 , 一面是肝胆郁滞的局面 , 而柴胡既能疏散半表半里之邪 , 引邪达表而解 , 又能疏达肝胆之气 , 一举两得 , 取效最捷 。要知道 , 外邪得散 , 肝胆之气才易舒 , 反之 , 肝胆之气畅 , 更易驱邪外出 。
柴胡还有升阳举陷之功 。升阳是升举脾胃清阳之气 , 可治疗脾胃虚弱、清阳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脏器下垂等症 , 最为代表的是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了 。但要注意 , 升阳举陷这种功效 , 柴胡的用量宜小 , 3-6克即可 。
柴胡因产地不同 , 有南柴胡与北柴胡之分 , 焦树德老先生认为 , 南柴胡药力柔和 , 适用于疏肝解郁 , 而北柴胡功效较强 , 能退热、疏肝、升阳、治疟 , 可供参考 。我院所用柴胡就是北柴胡 。
《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心腹 , 去肠胃中结气 , 饮食积聚 , 寒热邪气 , 推陈致新” , 在描述大黄功效时也有“推陈致新”这样一说 , 这让我想到柴胡可能有通便的作用 。实际上 , 在临床中我确实碰到柴胡用到20克以上时 , 病人大便增多的情况 , 后读到章次公经验 , 大剂量柴胡(30-60克) , “退热通便 , 稳当无比” , 始知《本经》所言不虚 。
说到柴胡 , 不得不提 “柴胡劫肝阴”之说 , 我认为这是对柴胡误解最深的一种观点 。
前两天 , 一个头条网友发私信问我:“柴胡有多种 , 哪一种是张仲景医圣用的不劫肝阴的柴胡?”其实 , 在张仲景时代 , 根本不存在柴胡劫肝阴之说 , 此说其实最先见于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若幼科庸俗 , 但以小柴胡去参 , 或香薷、葛根之属 , 不知柴胡劫肝阴 , 葛根竭胃汁 , 致变屡矣 。”有研究认为 , “柴胡劫肝阴 , 葛根竭胃汁”之语是叶天士引别家观点而写在自己书中 , 但由于当时叶天士对中医界影响极大 , 《清史稿》:“大江南北言医者 , 辄以桂为宗 , 百余年来 , 私淑者众 。”叶天士这么一说 , 可不得了 , 这两句话迅速流传开了 , 时至今日 , 习医者都能脱口而出 。
其实 , 柴胡劫肝阴之语 , 放在叶氏文章里面来看 , 并无不当 , 他是在告诫当时的医生们治疗小儿疾病时要注重辨证 , 不可滥用小柴胡汤 。奈何后世医家曲解叶氏本意 , 以讹传讹 , 人云亦云 , 以致惧怕使用柴胡 , 缩小了柴胡在临床上使用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