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主席的学生时代看伟人的理想抱负 追求理想的名人素材( 二 )




借学校自学的毛泽东,也是从这里开始的,他为此付出了艰巨的精神劳动,这从现在幸存的另一件实物得到证实 。这件实物就是1917年至1918年杨昌济教伦理学所用的课本《 伦理学原理 》(德国泡尔生著、蔡元培译) 。在这约10万字的课本上,毛用工整的蝇头小楷写了12100余字的批语,全书逐字逐句都加上圈点、单杠、双杠、三角、叉等等符号,可见他在学习中是何等的专注而深思 。


泡尔生是19世纪康德派唯心论哲学家,致力于伦理学调和动机论与功利论的研究 。


毛泽东的批语,除了少部分是对原书一些章节的提要以及“此语甚精”、“此不然”之类表示是否赞同的短句之外,绝大部分是他发抒自己对伦理观、人生观、历史观和宇宙观的各种见解,以及对原书的批判或引申,其中许多地方联系到古今中外诸家的哲学思想,以及“五四”前夜的国事与思潮 。总之,处处显示着追求真理和改革国家与社会的精神 。

从毛主席的学生时代看伟人的理想抱负 追求理想的名人素材

文章插图
从这些批语中清楚地看到:青年毛泽东在哲学思想上的杂学庞收,从孔孟程朱陆王,到颜习斋、顾炎武、王船山、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现在又加上了康德、叔本华,以及陈独秀、李大钊,甚至还有佛学的东西,这使他当时的思想成了一堆十分庞杂的混合物 。


在这里,我们既看见了主观唯心主义的东西,例如说什么“世界固有人有物,然皆因我而有也,我眼一闭固不见物也”、“使无个人(或个体)则无宇宙”,认为客观物质世界不能离开主观而存在;也看见了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倾向 。例如说,“其知也,亦系经而知之”,“此种言语在其起源确已合于客观界之事实,乃由种种之经验而来者也 。


《 讲堂录 》和《 伦理学原理 》上的批语,都是听课和阅读的当时随手记下来的片断东西 。


我们研究毛泽东在学生时代的思想见解,应该更加重视他在1917年4月用“二十八画生”这个署名,在《 新青年 》月刊(第三卷第二号)上发表的《 体育之研究 》一文 。
从毛主席的学生时代看伟人的理想抱负 追求理想的名人素材

文章插图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 青年杂志 》第二卷起改名《 新青年 》出版后,杨昌济就把它介绍给了毛泽东和其他学生 。


这在当时是一个在全国知识界和广大青年中风靡一时的刊物 。


特别是当1916年袁世凯死了之后,刊物变得更加激进,大力鼓吹民主与科学,为后来“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的动员 。杨昌济在《 新青年 》上发表文章,也带动他心爱的学生毛泽东向这个刊物投稿 。


毛泽东极力主张“身心并完”,强调个人主观意志的能动作用,他曾经写过一篇《 心之力 》的文章,被杨昌济奖掖备至,打了100分 。可惜这篇文章世人已无法看到 。《


体育之研究 》这篇极可珍贵的文章,似可说是弥补了《 心之力 》失传的遗憾 。


全文8000余字,共分八节,详细论述了有关体育的各个方面 。


文章本着严复的《 原强 》、梁启超的《 新民说 》等文的论点,提出了德智体“三育并重”的主张,力求变化民质,出现身心并完的一代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