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作者以自己为原型的人

1.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共56回,它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不堪,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 。他的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师说》等 。
2. 《儒林外史》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儒生形象,如穷困潦倒、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的腐儒形象周进、范进;八股迷的典型人物马静、鲁编修;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 。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王冕和杜少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3. 《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是全书用白话文写成,善于通过人物言行的白描手法揭示其内心世界,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 。
4. 《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作者以自己为原型的人

文章插图
5. 在《儒林外史》的序言中,作者认为自己笔下有些人物“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其中不慕富贵以画家王冕为代表,蔑视科举以名贤杜少卿为代表,悠然恬适以学者庄征君为代表;清闲以博士虞育德为代表 。
6. 《儒林外史》中还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 匡超人是曾经诚实质朴的乡村青年最终堕落为泯灭人性的功名蛀虫,严监生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长廊中的吝啬鬼形象,杜少卿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的寄托了对理想社会追求的真儒名贤 。
7. 对于《儒林外史》的主题,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功名富贵”,二是“公心讽世”,三是“文人命运” 。
8. 《儒林外史》中的“儒林”是指封建读书人这一群体 。
9. 整书开首以“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 。
10. 《儒林外史》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形象 。如迂腐的儒生周进的哭,范进的笑,王玉辉的笑而后哭,都极具讽刺效果 。被称为现代版的《儒林外史》的作品是钱钟书的《围城》 。
11. 《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见长,描形画骨,手法多样,主要运用白描、夸张、矛盾冲突和对比手法进行讽刺 。
12. 《儒林外史》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杜少卿,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
13. 《儒林外史》书写儒林故事 。全书没有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众多故事由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开宗明义,用大义“提领全书的意旨,借名流的话隐喻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以下回目各色人等无不围绕这一“大义”粉墨登场 。请问这被评为“一篇之骨”的“大义”是功名富贵,这能隐括全文的名流是王冕 。
14. 《儒林外史》中,足以和范进“媲美”,被科举制度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的人是周进 。
15. 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人是严监生 。
16. 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王玉辉,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 。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婆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
17. 宋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沈琼枝 。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作者以自己为原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