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我们中国古代流传下来了不少道德教育故事,直至今日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们,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乃至课本中 。“孔融让梨”就是非常经典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对于家长而言、孩子而言都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孔融让梨是真人真事发生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吧!
孔融让梨原文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由是宗族奇之 。”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孔融让梨的故事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 。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 。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父亲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
父亲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
父亲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 。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
在《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很多人都说其实是因为孔融年纪小打不赢哥哥们,所以才吃小的梨 。
其实不然,兄大弟小,兄之于弟是强者,弟之于兄是弱者;梨有大小,大梨乃大利者,小梨乃小利者 。强者占大利,弱者占小利,何来谦让?要是强者将占据大利的机会让给弱者,这才叫谦让(因为强者本来就有力占据大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