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上有息肉应该注意什么

1.胆囊长息肉饮食上注意什么?
胆囊息肉怎么办 , 胆囊息肉现在也算是比较普遍的一个病了 , 一般认为 , 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 。目前对待胆囊息肉主要的处理方式为中药的德尃的利柦舒茶来调理 。起到内部调理 , 养胆护肝 , 降低胆固醇 。同时 , 因为胆囊息肉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造成的 , 所有日常的饮食尤为重要 。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 , 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
3、宜选用植物油 , 不用动物油 。
4、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 , 如胡萝卜、番茄等 。维生素A能减少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
5、增加食品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 以保证热量需要和利于肝糖原的生成 。
6、增加进餐次数 , 以刺激胆汁分泌 , 减少胆囊中胆汁淤滞浓缩 。
不能吃:
1、少吃辛辣食品 , 如辣椒、芥末等 。
2、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
3、应避免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
2.胆息肉应该如何注意饮食
胆囊息肉
来源:上海协和医院供稿
【概述】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 。在我国 , 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 , 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 , 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 。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 , 最好先行手术治疗 , 以杜绝癌症的发生 。

【诊断】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 , 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 , 大部分患者为查体时所发现 。主要症状为中上腹部隐痛(46.9%) 。发病年龄30~50岁者占57.8% , 以中青年为主 。主要依靠B超检查诊断胆囊息肉 。但常难以定性 , 临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 。目前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检查 , 对<5mm者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 , 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 。
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 , 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 , 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 , 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散在回声光点提示腺肌瘤病 , 而根据病变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 , 病变处的粘膜改变 , 对区分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 。但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定性及鉴别诊断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阴性率 。如当病变小且位于胆囊颈部时 , 或伴有胆囊结石时易造成漏诊 , 且对定性和鉴别亦有一定困难 。
肿瘤分类法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 , 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 , 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 。所谓真性肿瘤 , 指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 , 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 , 此类胆囊息肉特点见下表 。
胆囊息肉之真性肿瘤 胆囊息肉之假性肿瘤
病史
一般无慢性胆囊炎病史 多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家族史、遗传史 无 无
发现过程
一般为体检发现 体检发现或不舒服时检查发现
B超检查特点 单发、中强回声光团、不移动、体积较大(一般超过1cm)、多发于胆囊颈部、外形圆或类圆 多发、强回声光团、不移动、体积较小(一般小于1cm)、多发于胆囊底部、外形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