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疑惑解答 新冠疫情核酸检测原理

核酸检测
近期,上海多次开展了全员核酸检测,为确保市民朋友们的安全,要求“应检尽检,不漏一人”,通过以快制快,遏制住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 。核酸采样看似简单,只需几秒钟就可完成,但这对于核酸检测的结果来说,才刚刚开始 。每一份标本都要经历数十个复杂、耗时的步骤 。
核酸检测作为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及时发现感染者、锁定感染范围、降低传播的风险和落实早发现的各项措施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鼻腔、咽部、下呼吸道等处“定居”,并进行繁殖,通过采集鼻咽拭子、痰液等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可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在人群中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早诊早治、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在密切接触者及公众等人群中进行核酸检测,有助于及早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别是及早发现那些已经感染了病毒、但尚未出现症状的人,从而有利于及早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既可以避免传染他人,又可以降低自身疾病发展而造成重症的风险 。
面对频繁的核酸检测,市民朋友们有了一系列问题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PCR实验室,采访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分子诊断组副组长杨滇宇,解答大家心目中的疑问 。

核酸检测疑惑解答 新冠疫情核酸检测原理

文章插图
很多市民朋友有这样的疑惑,同样是做核酸检测,为什么有些人做咽拭子,有些人必须做鼻拭子呢?
杨滇宇表示,核酸检测鼻拭子和咽拭子的准确率,通常都是差不多的,主要区别在于采样方法和采样部位的不同,但是鉴于采样的便利性及被采者的依从性,在一般人群的筛查检测中,我们很多时候都是采集咽拭子 。当然,国内的一项关于鼻拭子与咽拭子两种取样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筛检中的比较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取鼻拭子进行核酸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具有明显优势,其可能的原因有,一是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鼻腔中的病毒载量高于咽喉;二是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在采集咽拭子标本时,由于需要直接面对患者口腔,考虑到 SARS-CoV-2 有飞沫和气溶胶形式传染途径,往往取样时间较短而且粗糙,很难采集足够标本,导致检测假阴性出现 。而鼻拭子采集时医务人员处于患者侧面,医护口面部受到直接飞沫接触的机率较小,故而一般能较为仔细地采集标本 。所以在国家新冠防控方案第八版中明确提出,无症状感染者、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在隔离观察期间应采集鼻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重症病例甚至要优先采集下呼吸道标本 。
听说有PCR和快检,这两个检测方式有什么区别,各自优缺点是什么?
杨滇宇介绍,目前市面上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主要有常规PCR技术和核酸分子POCT技术两种,也就是俗称的新冠病毒核酸常规检测和快速检测,这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检测原理不同 。这两者可以说是各具特点 。简单来说,新冠病毒核酸常规检测具有准确性更高,通量大等优点,但对人员、场地环境要求更高;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在耗时、操作难易和便携程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其通量有限,而且不适合患者病毒载量的相对定量判断 。
现在是疫情时期,医院会承担哪些人的检测?同济医院PCR实验室的PCR检测标本量是不是比常规时期更多了?
目前同济医院PCR实验室每日的新冠核酸检测标本量约为10000份,是常规时期标本量的4~5倍 。杨滇宇提到,“目前除承担日常的入院患者和本院职工的筛查检测任务外,同济医院还接受包括同济大学、兄弟单位及社区筛查等外院标本的支援检测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