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未入秋,还要防暑热


眼看就要立秋,很多人都觉得立秋后虽然还有高温天,但“晚上总能睡个安稳觉了” 。专家提醒,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这段时间的养生重点依然是防范暑热侵害 。
起居调养 要注意防“阴暑”
“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是一年中气温由升到降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之前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会逐渐减少 。”
【立秋未入秋,还要防暑热】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杨明表示,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23日接踵而来,因此防暑热依然必不可少 。“老年人在此时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所以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另外,入秋后人体抗病能力减弱,如果不注意容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是腹泻的易感人群,要特别注意防范 。”
立秋后许多家庭还会保持夏季整夜开空调的习惯 。对此,杨明表示,这个季节白天闷热,夜晚就会凉爽,如果白天受热晚上又突然受寒,最容易中“阴暑”,多表现为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
杨明提醒,立秋后晚上睡觉时不要再吹空调、电扇,也不宜对着门窗睡,避免受到冷风侵袭,最好加条毯子或薄被 。
运动调养 锻炼要有节制
“进入秋季,气温下降会使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均受到抑制,内分泌紊乱,造成情绪低落 。这时做好心理调节很重要,积极参加运动是不错的方法,慢跑、散步都可以让心情开朗起来 。”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保健科主任医师邵桂华说,立秋后的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但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尤其是老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 。
饮食调养 重点要补脾胃
“立秋之后,天气会渐变干燥,饮食上也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秋燥伤阴 。”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建平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为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
王建平介绍说,初秋时节,湿热未完全退去,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建议吃些温食,特别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功能 。此外,立秋过后,饮食原则应以清淡,少油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