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肝病的方法

1.中医药治疗肝炎有哪些主要方法?

中医治疗肝病的方法

文章插图
中医治疗肝炎要依据病人的症状表现,病情的证候特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突出辨证论治,往往能收到较满意的疗效 。归纳起来,中医治疗肝炎的主要治法有:
1、疏肝理气法,是治疗肝炎的常用方法,尤常与其他治法配合,综合调整肝脏功能,促进气血畅通,脾胃健运,代表方剂为逍遥散、小柴胡汤 。
2、清热利湿法,湿热内蕴,阻滞肝胆是肝炎的常见病证特点,清热利湿消除致病因素,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代表方剂有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 。
3、益气健脾法,肝炎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时,健脾益气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并且有利于清除肝炎病毒和恢复肝功能,代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
4、活血化瘀法,肝炎日久不愈多见有瘀血表现,活血化瘀法能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抑制肝脏纤维组织的增生,尤其在慢性肝炎后期常用,代表方剂有大黄蜇虫丸、人参鳖甲煎 。
5、滋养肝肾法,慢性肝炎病久不愈,正气损伤,肝肾不足,滋养肝肾法,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也有助于肝炎病毒的清除,代表方剂有一贯煎、六味地黄丸 。虽然中医治疗肝炎有以上多种治疗方法,但由于肝炎病情较复杂,常常多种证型相互兼杂,因此,治疗肝炎常多种方法配合应用 。中药除了抗病毒以外,在抗肝脏炎症、抗肝纤维化、调整免疫以及改善症状等方面均具有西医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
2.乙肝的中医治疗有几种方法
中医治疗乙肝的三种方法
1、毒为实邪,解毒排毒
乙肝多因郁、瘀、毒形成,“郁”为气病,有木土之分 。“瘀”为血病,在经在络 。而毒为实邪,是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故贯肝病之始末 。肝脏是一个强有力的解毒器官,能将人体代谢过程的有害废物进行解毒,排出体外 。如肝功发生障碍,其解毒功能降低,有毒物质即对机体,尤其是特适性的肝脏产生损害,在治疗上“不离于肝、也不止于肝”——扶土抑木,佐金平木,滋水涵木,泻火疏木 。
重在利胆,因肝胆相照,胆为肝脏排泄胆汁,为肝排邪泄毒 。在上者因而越之,在下者引而竭之,在胆者自当利之 。
2、气滞血淤,活血化瘀
几乎所有的乙肝患者的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的病理改变,大多由气滞血瘀造成,情绪不畅,并非肝郁的唯一原因,湿热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气机不畅可以致郁致瘀,肝之清阳被遏,也是一种郁滞,气为血帅,气滞血瘀,血脉不通,则瘀血内生,临床上两胁疼痛,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舌质暗有瘀斑,面色黑或晦暗,皮肤发硬甚至开裂说明瘀血阻滞,是乙肝的基本病机之一 。
3、脾气易虚,顾护脾胃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因此,治疗乙肝,尤其应重视益气健脾,因为益气健脾法具有补充元气,健运脾胃,升清阳,固卫表,止虚汗,退虚热,解毒,利水、生津救脱等扶正作用 。尚有生血、摄血(止血)、活血祛瘀、消肿排脓等间接作用 。能调节机体多种免疫功能,促进细胞的转化,增强细胞免疫,促进抗体生成,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
乙肝的诊断方法
当感觉似患感冒、疲倦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甚至有轻咳、低热、浑身不适时就应及时观察尿色 。肝炎引起的尿黄早于眼及皮肤发黄,如尿色变黄,则应立即去医院化验肝功及乙肝两对半 。但也有人刚开始表现为腹胀、腹痛或腹泻,随之出现恶心、尿黄,这时应及时就诊,先排除肝病,特别是无黄疸型乙肝,然后再考虑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