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捉泥鳅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
3.敢捉、玩泥鳅,体验快乐 。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活动准备
1.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 。
2.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绍的视频 。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反思】3.泥鳅若干,养在几个大盆中 。
4.捉玩泥鳅的工具与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 。
活动过程
一、徒手玩泥鳅,感知泥鳅的外形特征
1.第一次玩泥鳅:
教师引出活动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
(1)幼儿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参与及指导 。
重点:教师引导部分胆小、怕脏的幼儿逐渐敢于触碰和捉玩泥鳅,并鼓励幼儿间用语言交流、描述玩泥鳅的感受 。
(2)玩泥鳅后,师生共同分享趣事 。重点突出:幼儿自我感受泥鳅的特性,学习相应的词句,如滑溜溜、很黏、调皮地逃来逃去、不停地滑落等 。
2.第二次玩泥鳅:
(1)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 。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 。
(3)教师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
集中反馈观察信息,请有相关知识的幼儿进行介绍,并结合看知识光碟进一步了解黏液的形态及作用 。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看、玩、捉的过程中了解泥鳅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鳅的体型细长、身上的黏液湿滑等,并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为下一环节尝试用各种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鳅打下铺垫 。)
二、使用材料捉泥鳅,感知光滑与摩擦
1.幼儿叙述经验:生活中,大人们是怎样捉住泥鳅的 。
2.出示各种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师介绍,幼儿指认 。
3.幼儿分散自由试用材料,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
4.交流梳理:说说用了哪种材料或工具,怎样使用这些 工具捉住泥鳅的,为什么能捉住 。(让成功者演示)
5.比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了解摩擦力的现象 。(使用材料,增加了摩擦,就比较容易捉住泥鳅 。)
6.借鉴别人的方法,再自由使用材料捉捉、玩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使用各种材料与工具时,感觉到手感不像先前那样光滑,似乎变得粗糙,这就是增加了摩擦力 。意在通过运用材料捉泥鳅.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给人带来的便利 。)
三、戴手套捉泥鳅比赛
1.教师出示劳动手套,幼儿说说为什么要戴手套捉 。
2.幼儿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鼓励幼儿捉得又快又多 。
3.请几名幼儿进行戴手套捉泥鳅比赛,最后比比谁多谁少,并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样的手套,为什么捉的数量又不一样呢?(鼓励幼儿在捉泥鳅时要胆大心细,眼捷手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