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教女儿不被性伤害,我教儿子不被性教坏

26岁台湾作家林奕含自杀的消息已经逐渐消失在喧闹的互联网信息中了,可关于儿童性保护的话题却依然沉重 。林奕含身后留下的那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像警钟一样,让人既不忍卒读,又不能不警醒 。26岁台湾作家林奕含自杀的消息已经逐渐消失在喧闹的互联网信息中了,可关于儿童性保护的话题却依然沉重 。林奕含身后留下的那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像警钟一样,让人既不忍卒读,又不能不警醒 。
在为林奕含难过、惋惜、愤怒之余,更多是为自己孩子的担心,更多思考的是,如何给孩子及时、适当的性教育,避免类似悲剧发生在我们身边 。
但是,单方面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并不足够;我们还需要从源头预防悲剧的发生,让孩子(尤其是男孩)不被性教坏,不成为可能的施暴者 。
性教育应该怎么做才算正确、合适?想我们小时候,哪接受过什么性教育?
父母,那是肯定不会主动说一个字的 。我们若是因为好奇问上一句,被敷衍过去算是好的,很可能被痛骂一顿,“小孩子,问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干吗!”
初中,生物老师讲男女生殖系统也是一带而过,“这部分,你们看书自学吧!”一些好奇的男同学偷偷摸摸看违禁小书、电影,聚在一起唧唧歪歪,还会故意逗弄、取笑发育较好的女生 。
高中,一个高三的男生经常在晚自习放学后,躲在黑暗处,等女生经过时,冲出来摸一把就跑 。不少女生都选择默默忍受,直到最后的“烈”女子,被他占了便宜后,暴怒,倒追他绕着校园跑了好几圈,最后把他堵在楼梯口揪住 。这件事才被大家所知 。后来,那个男生被学校开除,失去了参加高考的机会 。
实际上,无论实施性骚扰的男生,还是之前受害的女生,都缺少基本程度的性教育 。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双方面的平安,女生不被伤害,男生没有学坏 。

你教女儿不被性伤害,我教儿子不被性教坏

文章插图
美国莎伦·麦克维尔博士在2008年出版的《如何让女孩不被性伤害,让男孩不被性教坏》,就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而写的 。这本书初次在美国出版时,即在美国教育领域造成了巨大的轰动和热议,被称为性教育的破冰之作!
莎伦·麦克维尔博士在书中写到,尽管所有父母都在竭尽所能为孩子创造最好、最纯净的成长环境,但始终无法阻止孩子过早地被各种情色信息冲击的局面,尤其是在如今网络发达、信息发达的时代 。
如果父母没有抢先跟孩子谈“性”,这就意味着把决定孩子性观念的权力交给了不确定的外界和媒体 。很可能造成以下令人追悔莫及的后果:
  • 目追随媒体宣传的性文化,性观念受到不良引导;
  • 无知而鲁莽地用身体探索性,受到伤害而不自知;
  • 轻浮、随意地卖弄性感,没意识到其中的危险;
  • 误以为性欲就是爱情,形成错误的爱情观 。
所以,父母需要抢在外界和媒体之前,做第一个跟孩子谈性的人,这是保护孩子的最佳方式 。当然也不用操之过急,等到孩子8岁的时候,就可以考虑这件事了 。
在跟孩子谈性时要注意两点 。
首先,父母自己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如果我们自己觉得性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以勉强的态度开启谈话,那么孩子也会受这种态度的影响而排斥这次谈话 。如果我们能自然、健康、幽默地谈性,那么性在孩子心目中就是自然、健康、美好的 。
其次,谈性一定要选择私密的环境,向孩子挑明“性”的私密性,比如卧室等比较私密的地方;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性”是个人的隐私,既不适合和同学谈论,更不适合在公共场合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