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 中班音乐活动郊游教案反思


打击乐 中班音乐活动郊游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中班音乐活动郊游(打击乐)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引导幼儿分析歌曲ABA的结构,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学习用动作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郊游(打击乐)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分析歌曲ABA的结构,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 。
2、学习用动作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 。
3、让幼儿学会看图谱打击乐器,培养幼儿用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 。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
活动准备:
1、幼儿会唱歌曲《郊游》 。
2、小乐器:铃鼓、碰铃、响板等 。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情绪 。
1、小朋友还记得《郊游》这首歌吗?我们现在一边拍手,一边跟录音机唱 。
2、提问:
【打击乐 中班音乐活动郊游教案反思】A、郊游这首歌曲有几段?
B、第几段和第几段的音乐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音乐是一样的,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的结构 。
C、A段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高兴的、欢快的 。
D、B段音乐听起来这么样?非常优美、速度比较慢 。
二、创编动作 。我们已经知道了《郊游》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的结构,也知道了A段音乐是高兴的、欢快的,B段音乐是优美的、比较慢的,那么我们现在用动作来表现这种不同的情绪 。
三、看图谱,做身体动作 。
1、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现在我们来看图 。郊游的时候,心里非常高兴,脚步也比较快,唱走走、走走走时,每一拍拍两下 。唱我们小手拉小手时,一拍拍一下 。
2、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B段音乐优美、比较慢,所以我们拍的时候也要慢些,一小节拍以下 。
四、看图谱,分声部练习 。图上的小圆点,表示响板的声音;图上的小花花表示全部乐器;一个铃鼓,三个折线,表示拍一下铃鼓,摇三下 。
五、看图谱,拿乐器演奏 。今天,小朋友都是小演奏家,老师是指挥员,小演奏家一定要听指挥员的命令,现在开始,练习数遍 。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 。《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 。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 。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 。
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 。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 。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