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立秋 , 但白天仍然很热 。其实 , 通常所说的“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几个节气 。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 , 空气湿度逐渐降至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相对湿度70%)以下 , 因而天气会逐渐干燥 , 草木渐枯 , 人也感到干燥 。
燥是秋的主气 , 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深秋) 。初秋仍有夏的高温 , 加上天晴少雨 , 气候干燥 , 此时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 , 主要伤阴 , 即损害人体的津液 。症状是皮肤干燥、眼干裂、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 , 甚至发烧至高热 。秋燥所致咳嗽时间较长 , 难以治愈 , 使人生畏 , 假若身体虚弱 , 抗病能力低下 , 对炎热的气温不能很好适应 , 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紊乱 , 散热机能发生障碍 , 还是很易使人发生“中暑” 。
中暑在中医上也称“伤暑” , 有阴、阳之分 , “阳暑”是在烈日下劳作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的 , 而“阴暑”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 。由于暑热湿盛 , 人们毛孔开张 , 腠理疏松 , 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 , 若过于避热趋凉 , 如夜间露宿室外 , 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 , 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 , 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 , 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 。
在当前躲避秋老虎之时 , 白天气温很高 , 但往往昼夜温差加大 , 一热一凉更加大了伤阴暑的可能 。伤阴暑会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 。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 , 尤应加强防护 , 不可过于避热贪凉 , 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 。饮食上要多饮水 , 每天至少饮1000毫升以上;常喝稀饭、淡茶、菜汤、豆浆、果汁等;每天吃1—2个梨、西瓜、蕉类、山竹等凉性水果;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 , 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 , 少饮酒 。
【准妈妈如何躲避秋老虎】还要劳逸结合 , 保持充足的睡眠 。
- 如何才能防止宝宝被病毒侵扰?宝妈应该学会捂着点
- 如何观察尿液发现问题
- 婴儿咳嗽能自愈吗 崔玉涛谈小儿咳嗽该如何护理
- 准妈妈补钙的一日三餐
-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代孕的成功率
- 如何快速成功代孕
- 产后6种不适该如何应对?
- 如何克制打呼噜小妙招
- 如何治打呼噜简单方法
- 坐月子居家环境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