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的针灸治疗方法( 三 )


吞咽1~3分钟,打嗝即可停止 。然后,用中药旋覆代赭汤合丁香散加减,每日一剂,服用2~3剂,可巩固疗效 。
中医
[编辑本段]
以胃气不降,上冲咽喉而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有声无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又名哕、发呃 。病位主要在中焦,由于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可由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或情志不和,肝气犯胃,或正气亏虚 。耗伤中气等引起 。呃逆的辨证施治,须先辨虚实寒热 。常见证型有:①胃中寒滞型呃逆 。证见呃声沉缓,连续不已,胃脘不舒,得热则减,舌苔白,脉迟缓 。
治宜温中祛寒止呃 。方用丁香散 。②胃火上逆型呃逆 。证见呃声洪亮,烦渴便难,口臭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泄热通腑止呃,方用小承气汤加味 。③气逆痰阻型呃逆 。证见痰涎壅盛,呃有痰声,胸胁胀闷,或恶心纳呆,舌苔腻,脉弦滑 。治宜降气化痰 ,和胃止呃,方用旋覆代赫汤 。④脾胃阳虚型呃逆 。证见呃声低沉,气不接续,面白肢冷,舌淡脉细弱 。
治宜温中止呃,方用理中汤加味 。⑤胃阴不足型呃逆 。证见呃声短促而不连续,舌干烦渴,纳少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养阴和胃止呃,方用益胃汤加味 。本病轻者可不治自愈 。少数危重病人晚期出现呃逆者,是元气衰败,胃气将绝之征象,预后不良 。
呃逆
读音:e ni
解释:喉间气逆作声 。
出处:王肯堂《证治准绳》:“呃逆,即内经所谓哕也。”
针灸主要用于治疗顽固的病理性呃逆症 。现代首篇报道见于1957年[1] 。呃逆症是传统的针灸适应证之一,故四十年来,针灸治疗本症的临床资料十分丰富 。但针灸对这一病症治疗的日趋成熟则是在八十年代之后据 。在组方取穴方法上,通过对包括辨证组方,辨病选穴及应用经验穴等的大量观察,筛选总结出多种有效穴方;穴位刺激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常用的有体针、针灸、指针、耳针、眼针等等,均有使用,且都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
另外,还报道了不少严重顽固的呃逆用针灸治愈的个别案例,亦值得重视 。
【打嗝的针灸治疗方法】当然,还必须指出的是,有关针灸治疗本症的机理研究的文章尚较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