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永远不是你的糖丸


根据统计,全球超过一亿女性在服用避孕药,且越来越多的女性可能成为长期依赖者 。
在我国20~29岁的女性中只有2.3%的人使用口服避孕药 。而在欧美国家,口服避孕药的使用率约为40%,每四位女性就有一位把口服避孕药放在手提包里 。由此可见,大部分中国女性对避孕药的使用及效果仍心存疑虑 。-sexjk-com
紧急避孕药
作用机制:大剂量的孕激素冲击使宫颈黏液增厚,干扰受精过程,促使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转变并脱落,阻止受精卵着床 。因此受精卵一旦成功在子宫内着床,紧急避孕药便不能再产生避孕作用 。紧急避孕药的有效率为70~80% 。
副作用:高的剂量对肝脏损伤大,如果服用频率高则对身体伤害大;发生不规则出血或者月经改变的比例高;高剂量孕激素使类早孕反应增加(如:恶心、呕吐),并可能因呕吐(如果在两小时内)而需要重新加服;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再次发生性生活,仍有妊娠的可能 。
短效避孕药
作用机制:短效避孕药从四方面来使女性避孕:利用激素对下丘脑的调控来抑制排卵、增加宫颈黏液厚度防止精子穿透、抑制输卵管收缩、抑制子宫内膜生长防止受精卵着床 。多点避孕使得短效避孕药成为目前避孕效果最可靠的避孕药 。
副作用:只在服用的前三个月极少数女性可能会有出血、头晕等现象,但一般很容易在一到三个月以后适应 。短效避孕药因其药物剂量低、代谢快,副作用要小得多 。缺点是每天需要服用,如遗忘两天以上会有妊娠风险 。
长效避孕药
作用机制:这类避孕药中的成分进入人体后储存在脂肪组织内,以后缓慢地释放出来,机制与短效避孕药相同,但起长效避孕作用 。
副作用:容易头晕、呕吐、体重增加、出血;也会出现类早孕反应:因为缓释的药物在服用初期会有一个高的血药浓度,副反应大,女性的适应性差 。有此反应的人约占用药人数的50%;因药物在体内被脂肪组织吸收储存,代谢慢,需要停药后半年以上才可以计划怀孕 。
吃避孕药还是有可能会怀孕
如果正确使用,且每天定时服用避孕药的话,怀孕的几率约在1%左右,这代表每100个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最多只有一个会怀孕 。
失败的原因就是排卵的抑制没有完全失效,体质因素,或是有服用影响避孕药的药物,例如抗生素、镇静药等等,不过大部分失败的例子都是下一次服用避孕药的时间太晚,或连续忘了吃药,而导致失败的几率变高(只剩92%的避孕效果) 。如果每年有100个服用避孕药的女性使用方式不正确,那么当中就会有8个怀孕 。
如果不想有意外发生,那么你就得设法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服药 。你可以把服用避孕药当成每天出门之前都得要做的事情 。例如每天早上你都得喝完咖啡才去上班,或出门之前你一定得化妆一样 。如果你本来固定在晚上服用避孕药,却又时常发生忘记服用的状况,那么改为早上服用避孕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据英国《镜报》报道,研究显示,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27.3的女性,使用口服避孕药后意外怀孕的人数较BMI指数标准的女性高出60%;如果你的BMI指数高达32.2%,那么意外怀孕的危险性就会高出70%(BMI指数介于25到29之间是过重,30或者更高的话则是肥胖) 。
听起来真的很不公平,但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避孕药里的荷尔蒙需要经由人体的血液循环来作用,如果身体质量指数大,那么循环效果就会比较差 。还有,体重较重的女性身体新陈代谢比较快,所以常常在服用下一颗药前,荷尔蒙就被身体给吸收掉了 。
医生建议体重过重的女性使用剂量偏高的避孕药,确保身体里有足够的荷尔蒙可以抑制排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