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时千万不要补“大”了


怀孕时千万不要补“大”了

文章插图
相比平时,春节期间各大医院的患者少了许多,但相比其它科室,三甲医院的产科和儿科病房依然是炙手可热,大连医院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大医二院)的儿科甚至依然与平时一样“人满为患” 。“好像近五年的春节都是这样的,越是过节患者越多,而且大都是从周边和市内其它医院转来的疑难重症患者,我们的神经绷得紧紧的,不夸张地讲,春节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进入到超高压状态 。”见到大医二院儿科刘正娟主任颇费周折,即使在电话中都可感受到她的忙碌 。
事实上,作为业内公认的儿科疑难重症的治疗专家,主任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以小规模团队处理成倍于同行的大量病例,而且要给予这些让同行望而却步的病例以清晰明了的诊断与治疗 。
儿科疾病谱已发生变化 早产儿不仅仅是“个”小了
在大医二院儿科刘正娟主任与白雪梅副主任看来,儿科疾病谱近年来已发生显著变化,以新生儿为例,早产已代替窒息成为新生儿中最常见的问题 。为此,大医二院在去年成立了儿科ICU新生儿病房,而就在ICU成立不久,刘正娟主任、白雪梅副主任就带领团队成功救治了一个胎龄33周、出生体重仅1050克的“袖珍宝宝” 。
尽管有多次成功救治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经验,但一见到这个“袖珍宝宝”,医护人员还是心存余悸 。出生时,“袖珍宝宝”比一个成年男性手掌大不了多少,而且周身紫绀,虽有呼吸运动,但呼吸不平稳,生命力很弱,并伴有轻度窒息及新生儿肺炎 。
在主任、白雪梅副主任的指导下,儿科医务人员专门为其制定一系列抢救措施:先进的无创SIMV模式辅助通气、心电监护仪、新生儿全静脉营养支持……随着宝宝病情逐渐平稳,血常规、肝生化、电解质、血气等一系列化验指标开始平稳,生长发育趋于正常 。
经过37天不分昼夜的精心治疗与专业照顾,孩子闯过了一道道生死关,体重从出生时920克增加到1920克,最终健康出院 。
虽然医疗技术的进步救治了无数的早产儿,但早产儿数量的增多还是要引起各方关注,因为早产儿不仅仅是出生时个头小,而且有研究发现,妊娠34周至37周的“后期早产儿”罹患多种疾病的概率,远远高于满37周至42周的“足月产儿” 。
在大医二院儿科,可以见到来自大连各个区域的患者 。“我们科的患者有一半是周边医院与市内其它医院转过来的,几乎都是目前儿科疾病中的疑难重症,所以我们天天都站在悬崖边儿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据主任介绍,目前大医二院有75个床位,但每天的住院人数都在90人左右,所以加床已成常态 。
“我们是个综合性的大儿科,也就是说所有儿科疾病都在我们的诊治范围内,但面对儿科疾病谱的变化趋势,我们将诊断、救治儿科疑难重病作为了工作中的重点,事实证明,大医二院的整体实力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儿科疾病的不断变化也对我们的技术、设备、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高质量生命从孕育开始 怀孕时千万不要补“大”了
绝大多数准妈妈对于早产还是有一定认识的,但对于巨婴的危害,许多人的认识是存在误区的——中国人习惯看到胖宝宝,认为那是喜庆富足的表现,其实新生儿过胖对于母亲和孩子来说,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危害 。
从去年6月份开始,大医二院产科主任带领团队推出了孕妇学校,每周五下午面向准妈妈们讲授孕妇操,讲解孕期膳食、孕期及哺乳期保健等相关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