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比粗细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比粗细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中班数学比粗细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 , 活动目标 , 活动重点难点 , 活动准备 , 活动过程 , 活动延伸 , 活动反思等内容 ,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 , 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 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 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 , 快来看看比粗细教案吧 。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 , 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 , 如:在餐后活动时间 , 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 , 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 , 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 , 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 , 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 , 获得感性认识 , 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 , 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 , 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 , 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 , 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
活动难点: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
活动准备: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
活动过程:
一、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 引出主题 , 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 , 引导幼儿观察 , 并回答问题 。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粗一个细 。)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
(1)出示纸盒 , 请幼儿观察 。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 。)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 。)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 , 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
(3)幼儿动手操作 , 感知纸棒的粗细 。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 , 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 。(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 , 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 , 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
师:出示两根茄子 , 请幼儿仔细看看 , 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 , 一根细 。)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 , 小朋友再仔细看看 , 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 , 一棵细 。)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
师:小朋友 , 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 , 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 , 其余的幼儿观察 。
三、幼儿集体操作 。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 , 看一看图中的物品 , 哪个粗 , 哪个细 , 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