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必读的故事有那些 10个经典成语故事

成语是小学语文学习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孩子们不仅能够用成语为自己的语言和作文润色、加分,同时也能从成语典故中学到不少古人的智慧 。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成语呢?老师建议让孩子先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这样可以加深印象 。今天,王老师和大家分享的是小学语文10个必读经典成语故事,家长快为孩子收藏,考点内容!

小学语文必读的故事有那些 10个经典成语故事

文章插图
一:百发百中
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 。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 。”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
[注释]发:射箭 。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非常高明 。
二:无价之宝
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 。他把玉献给魏王 。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 。”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 。”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
三:画龙点睛
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 。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 。”人们以为他说大话 。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 。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
[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
四: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不够喝 。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画了起来 。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 。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 。”说完就把酒喝了 。
[注释]足:脚 。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
五:事半功倍
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 。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 。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
[提示]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
六:纸上谈兵(赵括)
出处: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
七:负荆请罪(廉颇)
出处: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
?八:卧薪尝胆(勾践)
出处: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
九:孺子可教(张良)
出处: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