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盔取什么名字好_锅盔创意店名字( 三 )


公安的锅盔
评论(1)发表时间:2007年2月13日 16时12分
本文由 ō笾走笾嗳~~发表在 love space
[%repeat_0 match="/data/option"%] [%_repeat_0%] [%=@title%] [%=@count%]票 [[%=@percent%]%]
(到了异地,兄弟姐妹们有时想念公安锅盔会超过想念家人,转载这篇文章,让大家再次回味”公安的锅盔”!)
公安的锅盔
一日,几位公安籍的人聚餐,席间上了许多海鲜,众人皆木然 。后来,一盘空心菜梗炒豆豉,居然使得满桌人眼睛一亮:“蕹菜梗子!”公安土话使到场的人倍感亲切 。难怪有人归纳,乡愁是“味”和“胃” 。味道和胃口,自小形成后,终身不变 。于是,凭着经历与记忆,草成“公安三吃 。”
公安县,在1998年大水以前,大约除了研究古代文学史的人,能从明代的“公安派”知道有这么个县名外,其他人就闹不清这公安县与公安局之间有什么区别了 。查县志,才知道在西汉末年,被封为“左将军”、人称“左公”的刘备在这里安营扎寨,人们见面问候“左公安否?”答曰“公安也” 。于是,后来人们就改当时的县名“孱陵”为“公安” 。比较历史,这比后来的执法机关名称早了千多年,此公安并非彼公安 。
西安来的小郭游览了公安县城,对“三袁故里”似乎没有留下特别印象 。当然,人家陕西,一锄头常常就挖出秦砖汉瓦的地方,对这“洪水走廊”里的古迹自然看不上眼 。但他走的时候,却在行李箱里赛满了“锅盔”,一种街头小贩现场烤制的面食,这使接待的人大跌眼镜 。要知道,西北的面食,蒸煮烤炸,花样百出,仅仅一碗面条就可以折腾出各种形状、各种味道,怎么也轮比上公安的锅盔出人头地呀 。
无独有偶,春节过后,有武汉的采访人员小曹来公安采访,来之前就带了任务,回去别忘了给家里带几个锅盔 。离开时,车出县城,正要绝尘而去的时候,突然接到家里的问讯,锅盔带了没有?于是,急刹车,调转头,随便找一处摊点,带上一捆锅盔走路 。
何谓“锅盔”?找遍词典,作者自己也整不明白,这两个字应该怎么写 。这个名字,大概已经沿用千百年了,最早也不产于公安 。按照民间命名的来历,制作锅盔,做时既不要锅,做成更又不像盔,为何却约定俗成,叫成了这样的名字 。问当地人,当地人摇头;问民俗专家,专家们茫然 。问急了,人们会塞一锅盔给你,一让你闭上嘴巴,二让你自己去品去 。公安人急眼了,常常会用动作来弥补语言的不足 。锅盔的来历,实在是说不清道不明 。
锅盔,一种烤制的面食 。一个废旧油桶,揭去上盖,里面用耐火的泥土糊成肚大口小的空间,再配上一块案板,这就可以开张了 。制作锅盔一般是两个人,一人称白案,负责在案板上揉面,不断将一团团发酵的面在手中搓弄,直到觉得满意后,再放在一旁醒着;另一个则可叫成红案,根据顾客的需要,甜就加糖,咸则加盐,甚至还可以加辣椒,油重油轻,细听尊便 。得到完整的吩咐,才将醒好的面团三下两下,抻宽拉长,有时成海棠叶状,有时成鞋底样,最后再摇动一铁皮盒子,盒子的底部被凿成了筛状的孔,盒子里面装着芝麻,多几下少几下,都可随意 。这一切在三两分钟完成,红案师傅便将面食迅速贴进了炉膛里 。这时候,人们才注意到炉膛里还燃着一盆熊熊的火,或者是木炭,或者是无烟煤,这是烤制锅盔的唯一能源 。
【锅盔取什么名字好_锅盔创意店名字】大约也不过三两分钟,师傅便用一把专用钳子,轻轻从炉膛里将体积增大近一倍的锅盔取了出来,直接递给站在一旁的食客手上 。这时候的锅盔,外焦里嫩,松软适宜,拿着似乎有点烫手,吃着却感觉挺好,似乎就在不知不觉中,刚才还在案板上的面团,就这么消失了 。如果没有留在嘴角的一股余香,人们甚至想找找刚才拿着的锅盔到哪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