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离家出走父母怎么应对 孩子离家出走如何教育( 二 )


同学们的嘲笑、父母的不理解,让小诺满腹委屈,长久的积压下,他用“离家出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发泄压力 。
16岁的女孩克劳迪娅也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和,感受不到爸爸妈妈的关爱才会选择离家出走甚至闹自杀的 。
有时候,孩子离家出走,是因为内心积蓄了很多烦恼,无处可诉、无人理解 。孩子,只是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 。
3、表达独立意识
孩子进入青春期,会开始渴望像一个真正的大人那样生活,做自己的决定,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和期待 。
他们会要求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朋友和社交,慢慢远离家庭 。
可是,很多父母无法适应孩子的改变,对孩子过多干涉,偷看孩子的日记、翻看孩子的书包,做出一些侵犯孩子隐私的事,让孩子感觉不到尊重 。
电视剧《小别离》中,朵朵正上高中,妈妈翻看她的日记,干涉她的写作,严格监督她的学习,接送她上学放学,甚至晚上写作业也坐在书桌旁守着,使得孩子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给了她很大的压力 。
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话,就六神无主地走出了学校,一直没有回家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其实是每个独立意识萌芽的孩子内心的渴望 。
他们虽然还未长大成人,但他们渴望对世界有更多的探索,作为父母,应该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剥夺这份自由 。
还记得那个躲在网吧尽情玩游戏的男孩吗?玩了五天后,看到爷爷寻找他的信息,就自己回家了 。
有时候,孩子离家出走,可能正是独立意识的发展,他在控诉:他需要更多的成长空间 。
03
那么,当孩子闹着离家出走时,父母该怎么做呢?
美国电影《雷蒙娜和姐姐》中,女孩雷蒙娜和家庭发生矛盾,因为爸爸的不理解,她一时意气、宣告自己要离家出走 。
对此,妈妈没有阻止,而是平和地问她,你要离开多久 。
小小的雷蒙娜没有意料到妈妈的反应,一时怔住,转而又试探性地说,永远 。
谁知,妈妈竟开始给她收拾行李箱,边收拾边叮嘱她一些生活事宜,还亲自送她离开 。
雷蒙娜拖着沉重的行李箱,一路徘徊辗转,委屈又无助,路途中回忆起家的美好,终于忍不住打电话求助父母 。
最后,在家人的接纳和理解下,消除了隔阂 。
她最初宣告离家出走,原本只是赌气,表达不满、吓唬父母,她本来以为父母会紧张、会向她道歉和妥协,但妈妈的做法让她明白:离家出走是无效的 。
她从茫然不解到正视现实,这一段短暂离家出走的历程让她明白家庭的珍贵,也学会如何与家人沟通,表达自己 。
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离家出走,如果因为过于紧张而做出妥协,就会让孩子以为这种做法是有效的,以离家出走要挟父母,形成惯性地一味索取 。
如果是强行地制止或打骂,虽然会让孩子明白这样是无效的,但也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并不爱她、不理解她,只是想控制她,会加深亲子之间的隔阂 。
因此,最好的做法便是,保持淡定,与其制止、不如让孩子亲自体验一回离家出走的感觉,体会到独立时的孤单和无助,如此,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家庭的呵护和温暖 。
父母若不放心,可以悄悄尾随保护,掌握孩子的行踪,在孩子遇到问题时适时出面 。事后,不要责怪孩子,与孩子好好沟通,这样他们才能“知难而退” 。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无为而治” 。放任孩子离家出走,看似无为,实则有为,让孩子意识到离家出走不能解决问题 。
04
离家出走,其实是教育孩子最好的契机,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树立以下几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