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天堂景区( 二 )


像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就参考了唐洛阳明堂的建筑特点 。
明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是唐代著名大型建筑物 。充分显示了唐代极盛期建筑的高度水平 。据记载,明堂方300尺(88米),为多边形,圆顶;高294尺(86米),分三层,下层布政,中层祭祀,上层是圆顶亭子,上立高
1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 。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柱,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 。
695年明堂烧毁,696年春重建明堂 。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 。前后两次建造,日役万人,包括清理场地,都没有超过一年时间,反映其设计、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 。武则天死后,于737年拆去上层,恢复为乾元殿,约在755年以后安史之乱中被毁 。
1986年考古专家发现了武则天时期的明堂遗址,2007年起洛阳启动了隋唐洛阳城的现场发掘 。将在原位展示出的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是座既融入历史元素,又具现代气息的保护性建筑 。明堂保护展示建筑:
总高20米左右,总宽度105米,明堂保护展示建筑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共分2层 。首层中心有一个与下层连通的共享空间,可以从这里直接俯瞰最下面的明堂中心柱坑遗址本体 。
新明堂是一座座具有唐代风格的现代建筑 。设计中,我们既考虑了对文物遗迹的最大保护,同时也运用了一些现代手段以增加观赏效果 。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完全遵从于史书记载的,绿色、环保的新明堂 。”
新明堂并非是一种复原,在整体造型上和原明堂有很大差别,最大的差别就是原明堂气势恢宏,而新明堂则“谦逊”很多 。对明堂遗址的保护,主要采用“保护罩”的形式进行,即在遗址上采用网架结构,做一个保护型的覆盖建筑 。同时为了避免过大的体量对整个遗址公园造成不协调的冲击,将对整个建筑外立面进行绿化覆盖,甚至包括整个建筑的顶部,也将全部采用人造草皮覆盖,让游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整个建筑都能与周围的公园绿化环境合为一体 。
一、中心遗址大厅:
1986年考古发掘明堂基址,是六圈八边形的夯土台基,在明堂遗址中心为圆形的巨型大柱坑,坑口直径9.8米,逐层内收,坑底直径6.16米,深4.06米 。坑底为四块大青石构成的巨型柱础,柱石外围由两圈刻度线,外圈直径4.17米,内圈3.87米 。
其中三方上面有圆形榫眼,在柱础石外侧有包砖呈八边形,外围是夯土 。整个遗址坑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和酥碱,经过专家们反复研究,采用轻钢架结构进行保护,基本上不改原柱坑的外观 。
二、正北:沿革厅——钩沉辑古,千年不竟
前方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在盛唐时期所做的《明堂赋》 。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重要礼制建筑,用作接见群臣、发布政令、大享祭天之所,是古代礼制建筑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唐代时期的明堂是最为恢宏壮丽的建筑之一,唐代刘允济和李白均曾写过明堂赋,赞美这座壮观的建筑 。
接下来是明堂建筑历朝历代发展的外观样貌 。
武周时期,武则天以“自我作古,用适于事”建明堂,在形制,结构,规模的方面,将明堂这一古代重要的礼制建筑,推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巅峰高度 。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则天毁乾元殿,造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四面各宽三百尺,有上下三层,下层象时,各随方色;中层通贯 。上为圆盖,有条九龙作捧著的姿态 。上有铁凤,高一丈 。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 。下层象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圆盖,盖上盘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圆盖 。”上层为圆顶亭子,上立高一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