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进食 家长做SHOW

吃是人的一种本能 。但是,现代育儿理念却打破了这一观点 。专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吃”是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的,家长训练时机和方法得当,婴幼儿在生长、发育几个关键时期,能获得理想的生长速度,还能为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
喂养时,家长要积极示范
婴儿辅食添加的时间表应该是这样的:在出生4~6个月时,就要开始添加果汁、米糊、蛋黄等食物;7~8个月时,可以增加到菜泥、鱼泥等有粗糙口感的食物;1周岁时,基本上可以喂辅碎菜、肉末、软饭等粗糙食物 。
在这个过程中,“吃”的能力包括咀嚼和吞咽,都是一步步培养起来的,而且更离不开家长的示范作用 。
比如,有些妈妈拿着匙子给孩子喂食时,就会非常自然地一边解说一边做示范动作:“宝宝张大嘴巴,啊呜吃一口,然后啊哞啊哞地吃下去……” 。
这些话听起来有点幼稚,但其实都是精华 。因为它非常清楚地将吃的过程分解为几个动作,通过不断地向婴幼儿重复示范,让孩子能尽快掌握 。6~12月是培养婴幼儿进食技能的关键时期 。
有些孩子在用母乳喂养时,身高、体重增加情况都非常好,可是一旦断奶,就突然体重变轻,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没有过度好食物的转换,孩子没能掌握咀嚼和吞咽的技能 。
【婴儿进食 家长做SHOW】对辅食的接受能力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语言发育,如果在婴儿期不能顺利学会进食辅食,口腔、舌头的运动能力就会不如同龄孩子,特别是一些卷舌音就会发不出来或发不好 。
独立能力从断夜奶开始
育儿专家非常肯定地告诉家长们,当婴儿满6个月以后,从其生理上说,就可以不要夜间的哺乳 。
但是,家长们可能存在一种过度爱护的心理,害怕晚上不进食可能让孩子感到饥饿 。但是,从心理发育的轨迹看,断夜奶可以培养婴幼儿的独立能力,促进婴幼儿的心理成熟 。此外,脱离奶瓶使用水杯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
专家还对如何断夜奶提供了一些实用策略,比如夜间孩子翻身时,尽量不要拍哄,尝试让他们继续通过自主睡眠入睡;即使孩子醒了,也可以先换一下尿布,然后再喂奶,尽量不要让喂奶成为入睡的伴随条件 。
吃饭拖拉妨碍注意力形成
1岁时的孩子已经可以与家人共享一日三餐了 。这时,家长需要有效控制幼儿的进餐速度 。比如,有些幼儿吃饭比较拖拉,一顿饭可能要吃上一个小时;还有家长喜欢带着孩子在户外边玩边吃 。从表面看,也许是能够连哄带骗的把饭吃下去,但是这种方式背后的隐忧却是家长不能发现的 。
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影响孩子集中注意力,不能形成良好的专注能力 。在学习困难门诊里,经常有家长带着上学的孩子来问诊,比如做作业拖拉、上课听讲不专心,询问婴幼儿时的吃饭习惯,往往有边吃边玩的不良习惯 。
育儿专家提醒,给婴幼儿吃什么,在今天看来不是一件最难的事情,难的是让婴幼儿怎么吃 。